【新唐人2013年7月25日訊】河北省任丘市辛中驛鎮一家鍍鋅廠肆意將污水直接排放到溝渠中,7月22日上午,燕趙都市報記者陪同舉報群眾拍攝現場照片後趕到當地環保局舉報,主管副局長梁清晨稱群眾的舉報失實,堅稱排污口早已堵死,極力為排汙企業辯護。雙方激辯過程中,副局長竟拍案而起大爆粗口,讓大家滾出他的辦公室。
群眾多次舉報違法排汙,污染企業不但一直受不到查處,拿著證據再去舉報,竟被環保局領導大罵,這時候的環保局已經不是保護環境的機構,而更像是「保護污染」的。環境保護局成了「污染保護局」,這種事也不新鮮,然而其滑稽之問卻是:在許多地方,到底有這個部門好,還是沒這個部門好?以樸素的思維,老百姓會說:沒有這個部門,至少是少了一個保護污染的吧?
曾有一位環保局長對記者說,「縣環保局157人,行政編制11人,財政全供事業編制24人,剩下的133人均為自收自支人員。他們吃什麼?只能吃‘排汙費’。」污染企業成了我們的衣食來源,我們該保護環境呢,還是保護污染企業——中西部一些環保局長表達了同樣的困惑。而我認為,根本原因是地方政府對環保的不重視,甚至保護污染企業換取所謂「發展」,撈政績。「衣食父母」加上地方「壓倒一切的大局」,基層環保局會保護環境,還是保護污染企業?問題也就不難回答了。
環保局的公僕們對舉報無動於衷也好,睜著眼睛說瞎話也好,讓「主人」滾出去也罷,關鍵問題是,他們的權力和利益都是上級給的,所以他們只聽上級的,而絕不怕得罪百姓。這種問題無解,「污染保護局」的問題不可能有解。即便嚴肅處理些個案,也不會有太大示範效應;瞪著眼睛說瞎話的「紅豆局長」剛被「嚴肅處理」,同一省內又出來一個睜著眼睛說瞎話的環保局長。叫人越來越搞不明白:啥叫「舉一反三」?
來源:作者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