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信人:挖走地下煤 災禍全留下

Facebook

【新唐人2013年7月9日訊】煤炭大省山西改革開放以來累計生產原煤100億噸左右,為國家的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能源保障。然而,煤礦開採卻為生態環境本就脆弱的山西留下了大面積的煤礦採空塌陷區,致使數千村莊房屋受損、耕地毀壞以及飲水困難。(2013年07月08日 人民網)

山西省發改委2008年進行摸底調查的結果顯示,地下煤被挖走的同時,也形成了63億立方米、面積5115平方公里的採空區,引發的地表沉陷面積達2978平方公里,造成礦山地面塌陷、地裂縫、滑坡、崩塌約2146處,3309個村莊、66萬人受到影響,1082平方公里的耕地、42.6平方公里的林地遭到破壞。並且,這一資料還在不斷上升。

那些地下有煤的村莊,雖然也曾一度成為當地相對富裕的地方,風光一時。但煤財如浮雲,聚散全是禍。「雲」聚時,煤矸石大量堆積,環境污染加重。目前,山西煤矸石堆積量已超過10億噸,且以每年5000萬噸的速度增加。矸石中的有害成分通過徑流、淋溶和大氣飄塵,嚴重破壞了周圍的土地、水域和大氣。「雲」聚中,水資源漏失量大,造成水資源破壞面積2萬餘平方公里,導致1678個村莊的80萬人口、10萬頭大牲畜飲用水困難。同時,年排放礦井水5億噸,全省受污染的河流長達3753公里,致使太原、大同、陽泉、長治、晉城、臨汾等城市水質含鹽量較原先有不同程度升高。「雲」散後,留下了土地裂縫、土壤退化、糧食減產,甚至顆粒無收,村民們已面臨生計無著的境地。有著1.6萬人的西辛莊鎮,可謂典型。

西辛莊鎮以前是孝義市最有錢的鄉鎮,財政收入最高時每年近4億元,而2012年卻只有4000萬元,成為最窮。這裏的農民不僅失去了煤炭,也失去了千百年來賴以謀生的耕地。由於煤礦開採,地下水位下降,土壤失去了保墒功能,即使最耐旱的莊稼也難有好收成。王才堡村上百畝平整的耕地更是塌陷成魚鱗狀,荒草叢生,一不小心就會掉進深坑裏去。村主任范雙龍說,以前這裏種核桃、玉米、高粱和穀子,現在全成荒草了。「年輕人都出去打工,年紀大的只能在村裏待著。」

地下寶藏是國家的,「國家不採煤不行,但最起碼把我們安頓好,讓我們住到安全的地方」吧,村民們要求並不高。但據村幹部反映,按照國家「誰破壞誰治理」的規定,家園被毀村民應該找煤礦討要個說法。可山西煤炭資源整合後,煤礦都歸了國有企業,這些國企架子大得很,村民去了連個管事的都見不著。最後只能找政府,而政府也無能為力,致使矛盾衝突不斷。

山西省國土部門的資料顯示,至2015年,山西煤炭開採破壞生態環境經濟損失至少可達770億元;至2020年,煤炭開採破壞生態環境經濟損失至少可達850億元。最令人擔驚害怕的是,山西所處的地震帶近幾年呈活躍趨勢,採礦造成的大量採空區與其互相影響,一旦發生大的破壞性地震,後果不堪設想。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