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作家成美國人 浙江高考題被指張冠李戴

Facebook

【新唐人2013年6月8日訊】(新唐人記者梁東綜合報導)2013年高考6月7日已拉開序幕,當天上午語文考試一結束,網上就開始熱傳全國各省的作文題目。結果,浙江省的高考作文題目被網友發現存在錯誤,鬧了一個大烏龍。

浙江高考作文題被指把作家張冠李戴

6月7日上午,2013年高考語文考試結束後,各個省的作文題目開始在網上熱傳。一直以「文藝範兒」被眾多網友稱讚的浙江高考作文題今年又驚艷了一把,只是這一次,網友的議論卻是由於題目中的張冠李戴。

讀過英國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威廉•戈爾丁《蠅王》一書的讀者或對書中一句話感觸頗深:「世界正在失去偉大的孩提王國。一旦失去這一王國,那是真正的沉淪。」

浙江省的高考作文題目就引用了上述這句話。但細心的網友發現,作文題目中將「英國作家戈爾丁」寫成了「美國作家菲爾丁」,造成烏龍。對此,浙江省教育考試院表示,目前高考還未結束,考卷內容仍是保密,對此暫不回應。

在浙大工作的張林(化名)拍下了今年浙江省的考卷內容發佈在微博上。作文要求考生閱讀下面的文字,寫自己的所思所感:「中國作家豐子愷:孩子的眼光是直線的,不會轉彎。英國作家赫胥黎:為甚麼人類的年齡在延長,而少男少女的心靈卻在提前硬化?美國作家菲爾丁:世界正在失去偉大的孩提王國,一旦失去這一王國,那就是真正的沉淪。」

該錯誤被指出後,當天下午,浙江工商大學官方微博作出說明,最後一句應為「英國作家菲爾丁」。

隨後,有記者向浙江省教育廳求證,但答覆稱,目前高考試卷還處於保密階段,需等到考試結束後才能對此進行說明。具體情況還需要諮詢浙江省教育考試院。

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科宣處處長鮑夏超對媒體表示,考卷內容的真實程度有待考證。由於試卷要等到9號下午考試全部結束後才會公開,因此暫不對「作文題目是否出錯」進行回應。

題目讓網友聯想電影《致青春》

從2005年的《一葉、一枝、一世界》、2007年的《行走在消逝中》,2009年的《綠葉對根的情意》、2012年的《站在路邊鼓掌的人》,浙江省高考作文一直走的是文藝路線。而今年的作文題目,被很多網友聯想到近期熱播的電影《致青春》,稱該題目是「三句話看青春」。

網友「Senso」的一句「只想說我大浙江的出題語文老師,真的是一輩子的明媚憂傷……」引來了眾多網友的圍觀。

也有網友表示「不公」:「浙江高考作文繼續文藝範,不知看了《致青春》的考生是否有優勢?」

而《甄嬛傳》的作者,同時也是一名語文老師的流瀲紫,在看了高考作文題後則忍不住點評:「三句話看不盡青春也寫不完青春,而且青春又哪裏是800字的作文能夠概述的!」

背後寓意:童心的美好

事實上,據調查,該作文題目內容來自2012年《讀者》第15期劉再復作品《童心百說》,作者強調的是「童心」,而非「青春」。

目前身在美國已是古稀之年的劉再復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自己平時的狀態很純淨很簡單,沒有手機,也不會打印,所以他將手寫好的回覆郵件委託在國內的表弟發給我們。

他認為,人類童年的縮短,這不是某一個國家的現象,而是普世現象。但在中國則尤其嚴重。

劉再復指出,上世紀末和這世紀初兒童的生活生命狀態和他自己的童年時期完全不同。家長過早地給孩子們灌輸知識,灌輸競爭意識,他們也過早地進入電腦世界和其他機器世界。而電腦和機器愈來愈複雜,孩子們的頭腦也隨之過早地複雜。於是,孩子們入學前,幾乎成了電腦的附件。進入小學之後,為了積累優異成績,為了準備考上好中學、好大學更是承受無窮盡的精神壓力。這種狀態,使孩子們過早地失樂園,即童年時代過早地消逝。

家長的焦慮和給孩子的壓力透露出的信息仍然是「生存競爭」的信息。人類童年的縮短,其原因首先是世界從意識形態時代進入經濟時代(即全球化時代)之後,生存競爭空前激烈,從國家到個人,皆面臨着被淘汰的威脅。這種勢態與心態,反映在教育上,便是人為地拔高孩子,讓他們從童年時期就充滿競爭意識,進入競爭狀態,家長和老師為了「光輝前途」的動機,便拚命給孩子加油、加碼、加重負擔。使孩子們在童年時期就超負荷「運轉」。

劉再復一再強調,對孩子們的教育,第一目的是提高生命質量(培育全面的優秀人性)﹔第二目的才是傳授生存技能(職業技能)。

劉再復的大女兒劉劍梅,現在是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曾任教於美國馬里蘭大學。她也向記者講述了父親的教育觀念。

在她和妹妹小的時候,父親非常注意保護她們美好的天性。父親的教育觀念是非常重視品格的教育,常常通過一些故事告訴她們一些最起碼的做人道理。他平時也很喜歡跟孩子對話和交流,通過父女之間平等的對話來引導她們。他雖然很重視女兒的學習,但更重視她們是否能夠保持一顆童心和質樸之心,不被外界所污染。他的教育理念是,學好一技之長固然重要,但保持生命的質量和培養完美的人格更加重要。對於他來說,後者才是教育的第一要素。

孩提的童真正在被實用主義污染

去年11月,詩人藍藍(真名胡蘭蘭)寫了《致教育部的一封公開信》,矛頭直指應試教育。

起因是在2002年,藍藍一位朋友的唯一兒子——正在讀初二的14歲男孩,因為假期作業沒寫完,害怕被老師批評或叫家長到學校,不敢去上學,在家中洗手間裡上吊自殺身亡。

那是藍藍第一次親眼目睹,「可怕的作業毀滅了一個少年的生命。」從那時起,她開始關注教育。

藍藍認為,人類最寶貴的是理想主義,是單純與天真,是孩提的童真。可是,孩提的童真,正在被實用主義污染。現代社會,在大幅度地喪失童真的心靈。

藍藍最不能忍受的一句話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她認為,輸、贏,是實用主義和成年人的的衡量標準。可是卻蠻橫地侵入童真世界,幼兒園沒幾歲的孩子就開始競爭,這把他們最寶貴的天性給毀掉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