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華法案歷史 美歷史博物館展出

Facebook

【新唐人2013年05月25日訊】 (美国之音張蓉湘)華盛頓 — 1943年,美國國會廢除排華法;1988年,前美國總統裏根簽署民權法,它們對亞太裔美國人的地位獲得改善,具有重要意義。為了紀念這段歷史、慶祝五月的亞太裔傳統月,一個描述亞太文化與早期亞太裔移民在美國遭遇歧視的展覽,首次在位於華盛頓的美國歷史博物館登場。

1875年一項美國移民法律(The Page Act of 1875)限制亞裔婦女入境美國,理由是她們可能從事賣淫等低賤工作。許多入境的華裔婦女因此被拘留。

1894年,舊金山出生、當年21歲的黃金德從中國探親之後返回美國,被美國海關扣留,拒絕入境,理由是,根據1882年的排華法,他沒有資格成為美國公民。黃金德不服上訴,1898年,美國最高法院以出生地原則,做出有利他的裁決,認定在美國出生的外國人子女享有公民權。

100多年過去了,黃金德的故事與排華法案的歷史,搬上華盛頓的史密松寧美國歷史博物館。為了慶祝五月的亞太裔傳統月,美國歷史博物館以展覽,描述亞太裔移民如何從早期的被排斥、逐漸融入美國社會,以及美國歷史如何向前演進。

史密松寧的亞太美國文化中心主任吳家儒(Konrad Ng)告訴美國之音:“1882年美國通過排華法,這是美國歷史的一部分。展覽中,我們看到19世紀的華裔美國人與華人移民,如何協助興建橫貫東西鐵路。如果不是黃金德案,我們不會明白,什麼叫作公民權利、與公民地位。”

今年是排華法廢除70週年,也是民權法生效25週年,美國總統奧巴馬4月底簽署了亞太裔傳統月宣言,他説,白宮將通過“亞太裔倡議”,繼續致力於亞太裔在美國社會的待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