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4月25日訊】對於講究「吃」的武漢人來說,過早(就是吃早餐)是他們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由於地理環境和商業往來的關係,武漢地區的人們很早就養成了戶外「過早」的飲食習俗。
武漢由漢口、漢陽、武昌三鎮組成,自古以來漢口向來以商業繁華著稱。早上,人們就要匆匆趕到集市,來不及在家用早餐,就在小吃店用餐。
「過早」這一詞彙最早出現在清代道光年間的《漢口竹枝詞》中。直到今天,武漢人仍然保持了這一習俗,並且由於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加之武漢三鎮的特殊地理分佈,人們工作、學習的場所與居住區距離的增大,這種「過早」的習俗呈增強的趨勢。 而在別的城市被敷衍甚至忽略的早餐,卻被武漢三鎮穿梭往來的人們隨意而隆重的提升「過年」般「過」的位置,
武漢「過早」名目繁多
武漢的早點以種類多、搭配妙、做法絕、價不高、吃得飽為特色,因此有人認為「不食武漢味,妄談有美味」之稱。在「過早」的名義下,武漢人展示出荊揚相會、九省通衢、江漢大都氣吞山河的食量。
武漢四大有名的早點,依次是蔡林記的熱乾麵、小桃園的瓦罐雞湯、四季美的湯包、老通城的三鮮豆皮。來武漢不吃這四樣,可謂枉行。實際上,這僅僅只是武漢名氣極大的老字號,而街頭巷尾叫不出名字來的更是數不勝數。
如談炎記的水餃,田恆啟的糊湯米粉,厚生里的什錦豆腐腦,老謙記的牛肉枯炒豆絲,民生食堂的小小湯圓,五芳齋的麻蓉湯圓,同興里的油香,順香居的重油燒梅,民眾甜食的汰汁酒,福慶和的牛肉米粉……
武漢早點,小巧精雅,造型別緻,一律米面為體,兼容別樣,蒸煮煎炸,藝巧味多,舉凡平民達官,學人商賈,南北過客皆其食者,故食不在繁巨,小吃小喝,有味則名。在武漢,這一日之美在於晨,便是一個古典主義的美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