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國發展面臨兩個陷阱

Facebook

【新唐人2013年4月30日訊】(新唐人記者李韻綜合報導)中國的發展一直受到國際的關注和熱評,美媒指出,去年以來中共外交遭逢困局,目前中共更面臨著兩個陷阱,一個陷阱近在眼前,事關今年中國經濟起落;一個陷阱時隱時現,事關中國發展的興衰。

中國發展面臨流動性陷阱

《世界新聞網》指出,去年以來中共外交遭逢的困局,中共習李新領導層登台後,花了大量時間、精力來辦外交。但外交只是一時熱鬧,習李要有新政,關鍵還在內務。但是內務上卻存在著兩大陷阱。

近在眼前的陷阱,是「流動性陷阱」。所謂「流動性陷阱」,按照經濟學家「凱恩斯」的假說,是指一定時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時,人們就會產生利率上升而債券價格下降的預期,貨幣需求彈性就會變得無限大,即無論增加多少貨幣,都會被人們儲存起來。

不過,一旦發生流動性陷阱時,再寬鬆的貨幣政策也無法改變市場利率。說簡單點,就是錢多,沒人願花錢,投資不振,消費減少,貨幣政策失效。

而且這些特質中共目前基本都符合,中國的貨幣供應量,已超逾百萬億元人民幣,是全球各國貨幣最為寬鬆者之列。除了符合錢多的特徵外,中國經濟發展速度放緩,出口減少、產能過剩。官方還有投資熱情,但地方債務疊成危局,而民間投資意願極度低下,民眾的消費熱情也大減。

報導指出,「流動性陷阱」在去年下半年炒得較熱,當時經濟學界警惕再有新的刺激經濟政策,會帶來流動性氾濫。而現在再有學者發出「流動性陷阱」警訊,是因中國經濟落入「陷阱」的可能性加大。

報導認為,其實出現「流動性陷阱」威脅,不用太緊張,要緊張的是目前這個「陷阱」不大好應付,既不能以貨幣更寬鬆來跨越,又不能以貨幣的緊縮來繞過。

中國發展面臨中等收入陷阱

至於另一個陷阱,報導指是目前中國社會的發展風險已面臨著「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的大意是指,一個國家人均收入達到中等水平後,因未能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導致經濟增長動力不足,最終出現經濟停滯、矛盾集聚和爆發的一種狀態。

由於中共制定的「小康社會」發展戰略,與「中等收入陷阱」在周期上相疊,當局曾高度緊張,集合各方面專家學者研擬對策,曾整理出「中等收入陷阱」國家「十大特徵」,包括經濟增長回落、民主亂象、貧富分化、腐敗多發、過度城市化、社會公共服務短缺、就業困難、社會動盪、信仰缺失、金融體系脆弱等,而「十大特徵」,中國全佔了。

博文“中國該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指出,雖然中共官方數據上還保持高速增長,但是增長很大程度是政府主導的鐵公機與房地產構成,如今這兩個推動機已臨近崩潰。當支撐經濟發展的土地資源消耗一空,人口紅利逼近零點,中國拿什麼來支撐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經濟學家鄧聿文在《全面改革的可能性及政改限度》中提出中國必須進行全面改革包括經濟、社會、政府和政治幾個方面,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其中,經濟領域的改革重點有三,一是打破壟斷,進一步深化產權改革;二是建立公共財政體制,實現地方政府的事權和財權對應;三是加強金融體系建設,解決金融體系開放不夠與金融創新不足同時並存的問題。

社會領域的改革重點有四:一是完善收入分配體制,縮小收入分配差距,消除兩極分化;二是放權於社會,加快社會組織的建設與發展;三是廢除戶籍制度,完善社會保障,破除階層流動障礙;四是強化社會參與。政府的改革重點有二:一是限權和放權,減少對經濟和社會的管制,將政府壟斷的權力下放給社會,讓人們自我組織起來,建立一個有限政府;二是大力反腐,力爭在反腐敗上有製度突破。而上述改革要深入,都會觸及到政治改革。

中共當局自去年以來一直在刻意淡化這一「陷阱」的威脅。以今年中共「兩會」,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改革」二字出現54次之多,專門用一節強調「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深入推進改革開放」,並將「勇氣」放在「智慧」之前表達改革決心,回應社會對要求改革的呼聲。

報導認為,不論是應付近在眼前的「流動性陷阱」,還是應對仍在爭議的「中等收入陷阱」,都需要小心製定跨越戰略。

2013年是中共經濟最困難年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經濟專家向《新唐人》表示,目前,中國的經濟一直在倒退。新一屆領導班子上台之後,肯定想把中國經濟景況發展得比以幾屆好。不過,歐美經濟要復蘇還需要時間,外部經濟危機影響了中國的經濟發展。

這位經濟專家還說,美國的QE3政策,歐洲、中國等貨幣寬鬆的政策,只是暫時解決了經濟的困難和危機。但是,長期的影響是通貨膨脹,就是傷害了製造業、消費業;長期的來講它是影響了經濟的發展,不管是哪個國家都會受到影響。中國的出口受到影響、中國的製造業受到影響、中國的人民幣也會受到影響;人民幣不得不升值,也對中國的經濟造成影響,中國的經濟現在是一塌糊塗。

他還估計,明年下半年,習近平一定會把經濟泡沫捅破。那麼,2013年將是中國經濟最困難的一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