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04月26日訊】(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26日電)政治大學今天舉辦「學生學習成效」論壇,與會學者指出,要讓教學有「共鳴」,必須以學生為本位,從其生活經驗出發。
台北醫學大學人文暨社會科學院院長林從一表示,現在學生上課,越來越像「墓碑」,缺乏互動。
林從一說,他不期待學生在課堂上踴躍發言,但偶而發亮的眼神,就能讓老師產生無比的信心和熱忱。相對而言,如果只是對著一堆「人形墓碑」上課,必定痛苦萬分。
林從一舉出自己指導新進教師的經驗,一個老師開設「應用文」通識課,學生上課10分鐘,就「倒」了1/3。老師以為是教學內容不夠紮實,把課程加得更重,結果課越加越多,學生越睡越快。
後來這名教師改變作法,讓學生寫家書寄給父母親,從中練習應用文的寫作。結果成效顯著,他甚至接到許多家長的電話,感激這個作業,讓親子敞開心胸說心裡話。
林從一認為,要吸引學生注意,老師不一定要辦小丑,而是以學生為本位,從其生活經驗出發,自然易有共鳴。
輔仁大學學生議會榮譽議長林于翔表示,現在大學太過重視排名,重研究而輕教學,缺乏適才適所的教學環境,「就像是讓唐老鴨當校長,不管學生是兔子、鳥、還是烏龜,都得先學唐老鴨游泳。」
交通大學學生聯合會前會長徐(火宣)博指出,大學生每天被繁重的理論課程、考試報告壓垮,實驗課程雖然每週排了3小時,卻只有1學分,難以得到重視,相當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