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漣:2008-2013中國政府公信力之殤

Facebook

【新唐人2013年4月26日訊】 從汶川地震到雅安地震的時間跨度只有五年,但如果將汶川地震後政府的社會動員力及民意支持與此次雅安地震後相比,讓人不免有恍如隔世之感。其中最突出的問題是中國政府的政治公信力急劇衰退,即使網管晝夜不停地刪帖停號,各種質疑聲音還是從微博的縫隙裡不斷冒出來。



拒絕捐款的N個理由

中國大陸雖然未形成有規模的反捐款運動(政府嚴控之下,也不可能出現),但微博上這類聲音不少。香港市民前所未有地反對港府「盲捐」,除了《環球時報》予以痛批之外,對香港拒捐表示理解者不少。網友反對捐款主要有下列理由:

第一個理由是中國往外大把撒錢搞外援,動輒成百上千億,每遇災害卻希望從百姓手裡摳錢。網友「圖說天下」發微博:「【又到號召屁民們捐款的時候了!】10年來,中國累計免除50個國家近3百億元到期債務。近年,向IMF注資430億美元,援助上合組織1百億美元貸款,朝鮮6億美元,阿富汗1.5 億元。非洲200億美元。免除越南500億美元。以上共計1230多億美元。」持相同看法的網友不少。

第二個理由是中國近年維穩開支每年高達6000-7000億。不少網友認為,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災難,賑災就是維穩,應該從那7000多億巨額資金中拿出一部分來賑災。

第三個理由是質疑政府為什麼不預報地震消息。儘管中國政府仍然與以前一樣,堅稱地震不可預測。但中國新聞網等網站曾發佈消息:4月18至19日,四川舉行代號「閃電-A」的跨區地震救援演練,此次演練假設四川某地發生7級以上強震,目的主要是為檢驗承擔地震綜合應急救援任務的消防部隊戰鬥力。網友懷疑政府早就得知雅安將發生地震,只是不肯預報。然後有網友將2012年國家地震局公佈的經費細則放到網上:地震預報預測270萬元;震情跟蹤1700萬元;地震信息傳輸及管理5012萬元;住房公積金7166萬元;購房補貼8678萬元;行政運行1.8億元;機構運行2.1億元,其中地震預報費用不到千分之一。對此,網友認為應該裁撤無法預報震災的地震局。

第四個理由是要求政府解釋,震區援建的建築為何不達標?資金到底流向誰的口袋裡了?汶川援建的建築號稱能抗8級地震,這次雅安地震後到現場採訪的記者發現,汶川地震援建教室在雅安地震後到處裂縫。香港人發起拒捐活動,理由就是港府在汶川地震後先後投入90億元支援四川災後重建,150個項目發中有 70項工程不達標。不少重建後的學校及醫院建築質素差,被驗出柱樑鋼筋移位、鋼筋間距與圖則不符等等。還有新建的學校使用1年多被拆卸改建商場,其中兩條公路至今仍未能完工。

網友們又回憶起中國政府的習慣性做法:5.12汶川地震之後,沒有一幢粉碎性坍塌的醫院和學校被追責,倒是呼籲問責豆腐渣工程的人被追究入獄,比如譚作人至今仍然系獄,「解決提問題的人,這是政府一貫的做法」。

政府慈善之殤

人們明確拒絕向中國紅十字會捐款,於是民間機構壹基金這次成了捐款集中流向之地。據壹基金秘書長楊鵬微博透露,截至4月23日,共收到92萬人次1.292億元捐款,較政府背景的中國紅十字會系統收到款物1.2234億元略多。

中國政府面強大的民意背離壓力下,不得已做出一系列讓步:四川省民政廳先是表示要廉潔救災;民政部則不再限定災區接收捐款單位,也不再要求公益慈善組織將接受的捐贈匯繳給政府部門。紅十字會被迫作出重新清查郭美美事件的承諾,卻被網友冷嘲,查郭美美不如公開帳目。

2008年汶川地震後,中國獲得來自國際國內的捐贈高達585.93億元,這一巨額捐贈號稱「書寫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捐贈發展史的新篇章」。此後中國政府認為這是一項重要財源,發文件要求將慈善捐款收歸政府管理。這一收歸導致善款用途不清,直接結果就是慈善捐款下降。據《2011中國慈善捐助報告》,2011年中國接受國內外社會各界捐贈總額為845億,較2010年下降了18.1%,其中政府部門與官辦「NGO」下降最快:各級民政部門接收社會捐贈下降 42.19%,而紅十字會接收捐贈同比減少了59.39%。

對於捐款數量下降的原因,中民慈善信息中心副主任劉佑平說原因複雜。比如2010年中國曾連續發生西南乾旱、玉樹地震、甘肅泥石流等重大的自然災害,在客觀上激發了社會捐贈的熱情,直接拉升了當年捐贈的收入。其次,郭美美事件等一系列慈善事件被問責,也對社會各階層日常捐贈的熱情產生一定負面影響。



「多難並不興邦」

2008年汶川地震後,溫相一句「多難興邦」成為這次災難的主題曲,這首主題曲荒腔走板的極致是山東作協副主席王兆山在《江城子•廢墟下的自述》中那句「縱做鬼,也幸福」,以及余秋雨的「含淚勸告請願災民」。對王余兩位的荒唐言論,網友痛批,但對溫的「多難興邦說」持認可態度。

時過五年又逢雅安地震。網易在地震次日就推出專題「網易《見證》:多難並不興邦與災難共存」。儘管4月23日政治局常委會議強調「多難興邦」,「越是在困難的情況下,越是要增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同舟共濟的凝聚力」,這個專題也未修改標題。

對北京來說,很不幸的是,「多難興邦」這個詞已成為網上言論的嘲諷目標。由網友「凡人肖申克」推薦的一個新聞跟帖在網上瘋傳:「實在忍不住了,吐個槽:每次地震,網絡世界一片黑白,全國人民一起哀悼,各種煽情,各種你堅強他挺住,就沒有人出來問問,為啥日本一個七級地震啥事兒沒有跟玩兒一樣的,中國為啥就跟炒脆豆角一樣的震碎了呢?而且兩次是栽到一個坑裡了……」。

總理李克強沒他的前任幸運,同樣到災區視察,卻沒有換來網民的真心擁護。律師陳建剛對香港拒捐表示理解後,還說了一段話:「一切源自於信任感。沒有信任基礎的社會,哪怕是吃『清粥鹹菜』,人民也覺得矯情」。

「多難興邦」典出《左傳•昭公四年》,原文是:「鄰國之難,不可虞也。或多難以固其國,啟其疆土;或無難以喪其國,失其守宇。」大意是,如果統治者賢明,擁有人民的擁戴,國家就算多災多難,也能團結人民,振興國家,開拓疆土。統治者如果昏庸無道,就算沒有災難,也會亡國。溫相2008年在汶川北川中學手書「多難興邦」之時,媒體宣傳完全不追索這條典故的原意,只是片面強調:只要中華民族有同舟共濟的民族精神,就能經百難而不倒,根本不檢討政府為政之得失。

我以前曾分析過,中國政府與民眾之間的政治信任被政府罔顧民生及官員腐敗摧毀,消費者與企業之間的商業信任被各種劣質產品摧毀,人與人之間的個人信任被各種欺騙行為摧毀。一個失去政治公信力的政府,既不可能獲得人民尊重,更不可能有社會動員力。這次雅安地震後的社會輿論,算是給北京提個醒。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