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04月17日訊】(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17日電)傳統市場確定6月17日起禁宰活禽、全面電宰,持續呼籲落實此政策的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表示肯定,並呼籲推廣攤商養成屠宰本具成本觀念,事關衛生環境公共利益。
陳玉敏指出,一直呼籲政府落實傳統市場禁宰活禽政策的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十分肯定、樂見此政策6月17日終於要落實了。
她說,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原本就警告亞洲國家不要再准許傳統市場持續現宰活禽,因為不利疫情控制,也不符合國際興起的動物福利所推動,對經濟動物先電擊再屠宰的人道主義;台灣若不及時落實,長此以往,恐怕被視為落後國家。
她並分析,以台灣家禽屠宰檢查不合格率3.06%來看,100年未經屠宰檢查的家禽共1億1613萬8959隻,每年可能有349萬5783隻不合格的家禽屠體流入市面,平均每天有近9578隻有問題的雞、鴨、鵝屠體被消費者吃下肚。
陳玉敏再以每一家戶平均每天消費一隻估計,台灣平均每天有9578戶,會吃下具有健康風險的肉品。
她說,合法屠宰場會配有獸醫師,判別雞隻健康與否,病雞會被當廢肉處理,不會賣給消費者食用;也希望農委會推動此政策前,也能宣導攤商了解販售禽肉,屠宰本來就需要付出成本,否則相關血水直接流入市場水溝或農田,對衛生與環境都會造成更大隱憂。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說明,「傳統市場禁宰活禽政策」的誕生,源自95年初,H5N1禽流感疫情在亞、歐、非迅速蔓延,為防範國內疫情發生,3月召開的國安會議決定,由行政院研擬是否全面禁止傳統市場宰殺活禽。
他並說,95年8月30日,行政院宣布「傳統市集全面禁止宰殺活禽及販售活禽」政策,預計97年4月1日執行。
此後農委會、衛生署、經濟部、勞委會等各部會編列預算,開始推動配套措施。97年4月1日,農委會考量配套措施不足,將執行日期延後2年。
但99年3月26日政策實施在即,農委會重新公告開放「零售市場、攤販臨時集中區」攤販,經縣市政府列管登記,即可屠宰活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