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揭秘中俄關係真實狀況

Facebook

【新唐人2013年3月30日訊】(新唐人記者童若魚綜合報導) 習近平任中共國家主席僅一週,就定於3月22前往俄國等國家訪問。分析指出,這樣的行程顯然並非偶然或臨時決定。香港媒體分析,中俄為了彼此私利,互相利用,但兩國關係並沒有實質性的進展。

港媒:雙邊貿易 不成比例

習近平第一站訪俄,並和普京共同簽署了《中國和俄羅斯關於合作共贏、深化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此外還簽署了經貿、能源、投資等領域的相關文件。

香港《東方日報》文章分析,這是2001年《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的餘波,但是對比舊日的《中俄條約》 及新的《中俄聲明》,中俄關係的親疏變化是否能否逃過「七年之癢」的宿命?

投桃報李 並非最佳戰略協作夥伴

文章指出,簽訂《中俄條約》時,中俄確認的戰略任務,是把兩國空前水準的政治關係優勢轉化為經濟等領域的務實合作成果。俄羅斯最缺錢,中國則渴望石油和軍火。俄國認為「雙方承諾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和互不將戰略核導彈瞄準對方」這一條,是自己「巨大的善意」,也是莫斯科的重大妥協。這樣一來,投桃報李,北京的錢包還不痛痛快快向普京打開?

但是,俄國人大失所望,中俄貿易總額比沒有因此而有所提高,普京反而要掏近百億美元硬通貨倒貼。在中國外貿總額裏,俄羅斯頂多舔點剩飯。小小的韓國九萬平方公里,同中國外貿規模是俄國三倍,文章指出,叫國土大百多倍的老毛子怎麼不醋勁大發?

北京央視《今日關注》日前報導,習近平訪俄期間,中俄簽署兩份重大軍售框架協定,中向俄購二十四架蘇35戰機及合作建造四艘「拉達級」潛艇並出售給中國,中俄各在本國造兩艘。

不過,俄羅斯官方媒體塔斯社否認了央視的報導,說在習近平訪俄期間,中俄軍事技術合作問題並沒有實質性的進展。

《東方日報》分析,多年來,中方為了採購俄製S400地空導彈系統、117S重型發動機、伊爾76運輸機和伊爾78加油機預付巨額訂金,至今受到諸多刁難,嚴重阻礙中國國防現代化建設。

此外,北京更不滿俄羅斯向中國供應石油遠少於荷蘭、德國、烏克蘭、波蘭、意大利以及獨聯體一些國家:○四年俄原油出口二點三億噸,賣給中國才區區七百七十二萬噸。

文章分析,中俄兩國都想削弱美國及盟國在全球戰略主動權,叵耐普京缺乏坦誠,兩國難有實質性進展。

分析指出,中俄並非最佳戰略協作夥伴。

時事評論員李天笑指出,這次中共外交部表示,中俄互為最主要、最重要的戰略協作夥伴。李天笑分析,主要是因為中俄意識形態接近;中俄戰略利益有交集(有限國際合作等);中共在能源和軍事技術上有求於俄國;對等外交的慣例(即對普京訪華的回訪)等等。這些分析都不無道理。但是,中俄接近並不是單純出於經貿、軍事、外交及地緣政治利益,還有其背後更深的原因。

目前中共內外交困,千瘡百孔,最大最急的困境是中共高層不斷提到的亡黨危機。中共亡黨危機是償還滔天血債的危機、是黨內和民眾對中共的信任危機以及執政的非法性危機。這些不可能由緩和中俄關係得到解決。

相關視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