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3月30日訊】 習近平仍然在其就任國家元首後的首次出訪途中。截至目前為止,他已經訪問了俄國、坦桑尼亞、南非,並且出席了「金磚國家」峰會,他此行的最後一站是非洲國家剛果。
一個國家元首的首次出訪常常是這個國家外交政策變化的風向標。人們理所當然地會關注習近平此次訪問所表達的外交理念是什麼,以及中國外交在這位新元首的領導下是否會有一些重大的突破。
習近平首次出訪國的選擇基本上是蕭規曹隨,毫無新意。他的首選國是中國北部鄰國俄羅斯,與其前任胡錦濤完全相同。如果再往前追溯,人們看到這樣一份清單:毛澤東的首訪國是俄國的前身蘇聯;鄧小平掌握權力之後的首訪國是美國;江澤民的首訪國是中國北方的小兄弟朝鮮。如果算上胡錦濤和習近平的首訪,俄國是中國領導人首訪選擇最多的國家。
俄國人在中國領導人中受到如此青睞的外交現像很有意思。毛澤東及其領導的中國共產黨是被盧布和俄國武器扶持起來的,他的外交政策是一邊倒。打下江山之後去俄國拜碼頭,要援助,這是理所當然。江澤民首訪無法選擇俄國是身不由己,因為當時俄國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對通過天安門屠殺上台的江澤民不感興趣。
胡錦濤是在中國一邊倒的形勢下成長起來的「紅色接班人」,用他自己後來的話說,他最喜歡讀的書是《卓婭和舒拉的故事》,喜歡唱的歌是《莫斯科郊外的夜晚》。根據他的執政實踐看,他對共產黨蘇聯的政治制度的確是心嚮往之。總之,過去的中國領導人將首訪國選擇為俄國顯然具有意識形態的因素,是為了表達以對美國為首的民主陣營和民主制度的不信任。
鄧小平是一個例外。重新上台後,對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制度喪失信心的鄧小平決定拋棄從俄國學來的經濟制度。轉而引進以美國為代表的市場經濟制度。鄧的選擇、以及有利的國際環境為中國帶來了三十年的經濟發展的機遇。遺憾的是,鄧小平最終沒有能擺脫利益集團和傳統思維的羈絆,在政治改革的問題上選擇了與歷史潮流逆行的老路。
習近平選擇俄國為首訪國家的第一站,顯然也有政治上的考量。他在談到他對俄國文學的熟悉的時候開列了一個不短的俄國文學作品清單;同時還對俄羅斯總統說,他們兩個人性格很相似。這些對俄國和對普金總統本人表達出來的謙恭之態似乎已經超出了元首外交的一般規則,表明了他希望與俄國交好的急切願望。
在向俄國時好的同時,習近平還通過發表「鞋論」和譴責所謂的「新霸權主義」等表明了中國與美國和西歐國家在意識形態上和國際關係準則上的對立立場,同時也再次表明了他對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已經採納的民主原則的蔑視。顯然,如果說,鄧小平的首訪選擇美國是為了讓發達世界接納中國,習近平的選擇則是進一步表明中國將拒絕文明和民主的世界。
習近平訪問還未結束,但是中外輿論已經在兩個問題上表現除了非常有趣的關注。一是人們普遍認為,在中俄關係上中國對俄國的態度遠遠要熱於俄國對中國的態度,俄國利用中國的成分遠大於中國利用俄國的成分;二是在中國新領導人表達對俄國的超乎尋常的熱情的同時,大部分中國民眾對北極熊似乎並沒有太多的好感。畢竟,俄國是佔領中國領土最多的國家,也是通過意識形態輸入給中國民眾帶來最多災難的國家。
文章來源:《自由亞洲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