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03月24日訊】(中央社記者劉麗榮台北24日電)台灣計劃將汙水回收用做工業等次級用水,其實國際間水再生計劃已發展約半個世紀,新加坡甚至研發新生水,水質達飲用標準。
內政部營建署和經濟部水利署正合作計劃在桃園、台中、台南和高雄推動8個水回收廠,將處理過的汙水賣給企業,當作工業等次級用水使用。
根據營建署提供的資料顯示,美國加州橘郡從1976年開始Water Factory 21計劃、2000年新加坡開始將新生水(NEWater)納入供水系統、2008年澳洲完成全球最大的水再生利用計劃,到2010年新加坡第5座NEWater廠完工為止,水再生利用計劃在國際間已發展約半個世紀。
營建署官員指出,新加坡是極度缺水國家,長期向馬來西亞買水,比例占50%,萬一買水來源出狀況,對民生、產業影響甚巨,所以新加坡積極開發新水,甚至到國外設廠。
資料顯示,新加坡完成5座NEWater新生水廠後,每日可供應的新生水,達新加坡用水需求的30%,而NEWater的售價低於自來水價,不但便宜,水質也達到美國和國際衛生組織的飲用水標準,是NEWater能成功推動的關鍵。
經濟部水利署民國97年公布的各國平均自來水水價,新加坡和澳洲的自來水平均水價每度約新台幣32到38元,台灣平均水價則只有9.2元,遠低於發展再生水的日本、義大利、以色列和荷蘭等國。
自來水價較高的國家,再生水成本相對低廉,有助推動再生水,因此,如何克服民眾心理因素、提升用水戶的使用誘因,成為水再生利用計劃能否成功的主要關鍵。
營建署匯集的國外再生水案例資料中建議,未來可合理調整水價,以市場經濟方式誘導民眾與工業用戶使用再生水,並提高汙水下水道使用費、開徵水汙染防治費,除抑制工業區用水量,同時也間接鼓勵廠商廢水回收再利用。
無論是水資源豐富或短缺,未來面對氣候變遷等因素,要確保用水無虞,水資源的回收再利用,恐怕都是不得不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