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中國影子銀行規模高達30兆

Facebook

【新唐人2013年3月24日訊】據大陸財經媒體報導,有機構估計,2012年中國「影子銀行」規模達30兆人民幣,已經超過該年GDP的50%。2012年新增的3兆社會融資總量,三分之二來自影子銀行。



甚麼是影子銀行?

影子銀行,又稱為影子金融體系或者影子銀行系統(Shadow Banking system),2011年4月七大工業國組織(G7)下的國際組織「金融穩定理事會」(FSB)定義「影子銀行」為:「銀行監管體系之外,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和監管套利等問題的信用仲介體系。」對歐美來說,主要是圍繞證券化推動的金融創新工具。

因為缺少正規銀行體系的扶植,影子銀行成為中國中小企業的融資沃土,規模不斷快速擴大。然而,不受監管的影子銀行一旦出現系統性風險,必將給中國金融體系乃至整個實體經濟造成金融危機般的重擊。

儘管對「中國式」影子銀行還沒有明確定義,但業界普遍認為中國的影子銀行包含兩部分:一部分主要為銀行業內不受監管的證券化活動,以銀信合作為主要代表,還包括委託貸款、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信託公司、財務公司和金融租賃公司等進行的「儲蓄轉投資」業務;另一部分為不受監管的民間金融,主要包括地下錢莊、民間借貸、典當行等。中國影子銀行在表現形式上與歐美各國有很大不同,但實質上同樣是一種過度的信用擴張。



為甚麼影子銀行會存在?

簡短的回答是,一些潛在的借款人不能通過正規管道進行融資。更深入的分析包含很多方面,究其核心是金融抑制。中國金融體系至今距自由市場機制還相差甚遠:大部分金融機構仍更像是政府機關,基準利率仍由中國人民銀行監管,政府對資金分配施加影響。與此同時,資本市場仍然很不發達。

這些因素導致了銀行系統以外旺盛的資金需求和供給。其核心問題是正規的銀行體系的利率被壓制了。由於實際貸款利率偏低,所以導致對信貸的過度需求。而這又為政府影響銀行信貸的分配創造了空間──圖利國有企業、政府下屬單位(如鐵道部和地方政府的融資平臺)和其他大型企業。

其他企業在中國大都被排除在貸款決策過程之外。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中小型企業。根據一項北京大學和阿里巴巴在浙江省的調查,只有約15%的受訪中小企業獲得過銀行貸款,20%左右的中小企業從來沒有借過錢,其餘60%~65%的中小企業不得不通過其他管道融資,如銀行部門以外的資金。其中一個例子是新興科技企業,它們通常有潛在的高回報,但也存在非常高的風險,所以通常不能從商業銀行獲得融資。另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房地產開發商。

中國存款利率相比就更低了,事實上近年來的實質利率再次變負。這意味著,儲戶在銀行存錢實際上是蒙受損失。過去幾年外表融資的快速成長期正好與 2007年股市的崩潰和2007~2008年中國部分地區的房地產行業的疲軟期吻合,這並非偶然。在之後一個時期(2009年左右),住房價格反彈,但政府迅速採取行動,住房市場降溫。2010年,大蒜、豆類、棉花、蘋果和其他農產品不斷被炒作,但政府試圖打擊這些投機活動。這些現象表明,公眾嘗試用不同手段來減少高通貨膨脹的不利影響和繞過利率管制。中國每年居民儲蓄相當於GDP的20%,如果家庭不能投資於股市或住房市場,並且實際存款利率又為負,他們必須尋找其他手段替代保值。非正式的貸款和理財產品自然成為被青睞的手段。

影子銀行的風險

中國影子銀行的擴張速度之快,從中國央行數據可窺一斑。銀行信貸占社會融資總量的比重由2002年的92%下降至2012年前10個月的56%,而若僅以2012年10月計,貸款在社會資金供給中的比例更是下降至39%,很大程度上是被影子銀行取代了。

中國銀行董事長肖鋼說,中國金融未來五年最大的風險在中國式的「影子銀行」體系。更有眾多專家學者坦言,目前中國市場對影子銀行的風險嚴重低估,不受監管的影子銀行一旦出現系統性風險,必將給中國金融體系乃至整個實體經濟造成巨大危機。

旅美經濟學家簡天倫在接受「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台」採訪時表示,這幾年來影子銀行不斷擴大,瘋狂的發展非常不利於中國金融業的穩定。除不受監管外,影子銀行很多的理財產品實際上都是風險極高的很不規範的一些做法,「這個活動越來越多的話,中國的金融穩定性就越來越差,所以中國的銀行風險加大了。」

文章來源:《看雜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