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漫步】硯臺的別稱及其由來

Facebook

【新唐人2013年3月13日訊】硯是中國古人書寫時研墨的工具,它的製作工藝與品質的鑒別是很講究的。一種名硯的歷史,甚至可以寫一部很厚的書。硯臺有多種異名美稱,這些名稱大多是從古代名家、詩人、書畫家的詩句、文意中衍生而來的,這里略述一二:

 

1.萬石君:宋朝蘇軾作有《萬石君羅文傳》,他以優美的文筆給產于婺源龍尾山的羅文硯(歙硯的一個品種)寫了一篇傳記。說「羅文,歙人也,其上世常隱龍尾山」,並說「羅文」因「助成文治,厥功茂焉」被封為「萬石君」。萬石君的名字從此傳開。此後,不管是什麼材料製作的硯臺,銅硯、鐵硯、竹硯、瓦硯等,均可統稱「石君」。

2.石友:古人特別珍惜友情,讀書人常常邀約志同道合的友人,一同鑒賞自己書齋中的各種硯臺珍品,所以硯又被稱為「石友」。宋代王炎有詩曰:「剡溪束楮生,歙穴會石友。」詩句中的「楮生」指的是紙,而「石友」即是指硯。

 

3.墨侯:唐代文嵩以硯擬人,曾作《即墨侯石虛中傳》,稱硯姓石,名虛中,字居默,封「即墨侯」。從此以後,人們便稱硯為即墨侯,如宋代王邁中《除夜洗硯》曰:「多謝吾家即墨侯,朝濡暮染富春秋。」

 

4.墨海:形體較大的硯臺,往往被古人稱為也有稱為「墨海」或稱「海硯」。例如,宋代蘇易簡《文房四寶》載:「惜黃帝得玉一鈕,治為墨海焉,其上刻文曰:『帝鴻氏之硯』。」這就是傳說中制硯的開始。宋代程俱《謝人惠硯》詩:「帝鴻墨海世不見,近愛端溪青紫硯。」此外,歷史上也有把大墨盆稱為「墨海」的。清代翟灝《通俗編》曰:「今書大字用墨多,則以瓦盆磨之,謂其盆曰:『墨海』。」

   

5.墨盤:比較淺的硯臺有「墨盤」的俗稱,通常指像盤子狀的較大型硯臺。

 

6.墨田:「墨田」是耕耘的意思,研墨如耕田。田在這裏主要表示大,能「種墨」的地方即為硯。

 

7.硯山:依石頭的天然形狀鑿為硯臺,取其刻石為山之意,所以叫做硯山。明代高謙《遵生八箋》曰:「硯山始自米南宮,以南唐寶石為之,圖載《輟耕錄》,後即效之。」

 

8.硯池:有一種硯臺,在硯的一端有一個蓄水池,為研墨加水方便而設的,大小不定,深淺不等,據石的形狀而定,因而稱作硯池。晉代傅玄《硯賦》雲:「蘆方圓已定形,鍛金鐵而為池。」說的就是這種硯臺  

9.陶泓:唐朝韓愈作《毛穎傳》,稱硯為陶泓,陶泓指的也是磚瓦硯。唐宋時,儘管著名的端石、歙石、紅絲石以及洮石等相繼 出現,用這些石料做成的硯開始流行,但硯石開採、製作仍受種種條件限制。瓷陶硯便於生產,所以瓷陶硯在當時仍多於石硯。在稱呼的習慣上,總是把硯和陶瓦聯 系起來,既是稱石硯有些地方也叫硯瓦。    

10.潤色先生:這是硯臺的一種特殊別稱。清代王繼香《醉庵硯銘》曰:「昔人號硯曰潤色先生,曰岩屋上人,曰鐵面尚書,余獨取其靜而真也,諡之曰靜真先生。」,

11.徐公:這個名稱專指魯硯中的「徐公硯」。書法家舒同,曾為此硯題詞曰:「美哉徐公」。不知道的人,可能會誤認為「徐公」是指人,實則為硯臺的俗稱。徐公硯產于沂南縣(原屬臨沂)徐公店村附近。早年《臨沂縣誌》曰:「徐公店,縣城西北75裏,產石可為硯,其形方圓不等,邊生細碎石乳,不假人工,天趣盎然,淳樸雅觀。」「徐公」石色有蟹蓋青、鱔魚黃、沉綠、生褐、紺青、橘色等,有數色同現一石者,極為調諧雅靜,世之罕見。若用此石制硯,其硯亦珍貴也。

名硯組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