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卸任前最後一擊

Facebook

【新唐人2013年2月21日訊】(新唐人記者劍彤綜合報導)中共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將於在三月「兩會」後卸任。1月20日,溫在其任期內的最後一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針對近期熱點城市房價上漲趨勢明顯,研究出台了樓市調控「國五條」,並要求穩定房價。這被視為是溫家寶想在卸任前所作的最後一搏。

第五次調控升級

中共媒體報導,20日舉行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是本屆中共政府的第234次國務院常務會議,由溫家寶主持召開,出台了樓市調控「國五條」。會議不僅再次重申堅持執行以限購、限貸為核心的調控政策,堅決打擊投資投機性購房,還在繼2011年之後再次提出要求各地公布年度房價控制目標。此外,還提出了對房價上漲過快的城市及時採取限購措施,以及建立穩定房價工作問責制等內容。

「國五條」中穩定房價的新政包括,完善穩定房價工作責任制、堅決抑制投機投資性購房、增加普通商品住房及用地供應、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規劃建設、加強市場監管等五項內容。

自2009年12月份開始樓市調控以來,政策經歷了四次升級,分別是2010年1月的「國十一條」、4月的「國十條」、9月的「9.29新政」,2011年1月的「新國八條」,而這次出台的「國五條」則是第五次調控升級。

這一舉措被業界稱為「溫家寶任內最後一次阻擊房價」。

中新網報導引述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副會長朱中一認為,這是政策從嚴的表現。既是繼續嚴格執行既有限購政策,也是意味著限購範圍有可能擴大。

這也是繼2011年之後,中共中央時隔兩年再次提出要求地方公布年度房價控制目標。

對此,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總監張大偉表示,公布房價控制目標更強調保持房價基本穩定的原則,對於地方政府來說是更嚴格的要求。

控制房價政策從未斷

實際上,從2008年起,房地產市場異常火爆,各地房價飆升,尤其以北京、廣州、上海等一線城市為甚。為了控制房價,中共當局出臺了一系列控制房價政策,其中不乏嚴厲措施。

如在2010年,中共當局就頻頻出招,為樓市降溫,國務院連續推出房地產調控政策,要求對企業購地和融資監管,暫停發放住房貸款,限制外地投資炒作,調高購房首付款等,嚴厲程度前所未有,被喻為「西伯利亞寒流」,重擊城市房價,一時引起外界嘩然。

但是,這些舉措至今都仍未能解決讓當局頭痛的房市問題。至少溫家寶此次推出的「國五條」,就是針對近期部分熱點城市房價上漲趨勢明顯的問題。

署名華風的文章,在2010年的背景下,分析了當時中共重擊房地產的背後原因:飆升的房價,加劇的通貨膨脹,正在引發比經濟更大的社會問題,引起中國社會的動蕩,「穩定」受到了威脅,這才是真正的危機,是最要命最可怕的,也是逼使中共下狠手打壓房地產。

但是,「說到底,中共的經濟政策不是為民謀福的,而是榨取人民血汗。」「發展經濟也好,拉動內需也好,不是提高人民生活,促進消費能力,而是瘋狂投資,大搞形象工程和過度放貸,最後造成產能過剩、房地產泡沫和腐敗盛行。」而且,華風指出:「無論什麼房地產調控政策出籠,都是由中共官員執行的,而他們皆可從中謀利。」

因此,他認為,這些由中共自己造成的惡果,也不是什麼「樓市新政」能治得了根本的。

中國房地產調控是否有效?

至於中國房地產調控是否有效,時事評論員伍凡曾在專題節目中指出,這幾年來,中共的房地產調控政策沒有對房地產泡沫有一絲影響,反而是越調控,房地產漲的越兇。這都是因為中共在裏面的利益問題。如上海的房產稅試點就是明顯的例子。

伍凡分析,這個稅法不僅是違憲的,而且是非法的。不僅不是有效的調控,相反是在刺激房地產泡沫。其根本的目的是在土地財政無法持續的情況下變相的搶錢和掠奪。抑制需求無論如何都不會有利於解決住房問題,試圖讓房價下跌到讓所有的中低收入家庭都擠到市場中解決住房問題也必然會失敗。最終仍然會回歸到本質的問題,就是政府的責任問題。

溫的最後一擊 是否有成效

中國社科院2010年中國《經濟藍皮書》稱,85%的中國家庭無能力買房。在高房價的壓迫下,在貪官和姦商的盤剝下,老百姓的怨憤日益加深,城市貧民的抗議不斷增多。

而當時大陸流行電視劇《蝸居》引起的共鳴,也集中反映了民間社會對房市的不滿。

經濟時政評論員草庵居士分析,政府的財政體制讓事權與財權的不對稱,讓地方政府過度依賴於土地的收益,土地收益和房地產稅收成為政府的主要財力來源,政府從房價中獲取收益的比例過多和過高,政府不得不用遏制房價的增長來掩蓋政府從房價中謀取暴利的惡名。

在各種政府與地方、以及當局與民眾不可調和的利益衝突下,溫家寶卸任前的「國五條」,是否能擊出火花,還有待觀察。

相關視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