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02月07日訊】(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7日電)中研院調查發現,全球暖化使原本在熱帶海域生存的珊瑚,逐漸遷移至高緯度,日本四國部分海域,活珊瑚覆蓋率甚至超過6成。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中心和日本黑潮生物研究所合作,針對位於北緯32.75度的日本四國龍串海中公園的珊瑚群聚進行調查,研究成果於今年1月刊登於國際專業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PLoS ONE)」。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陳昭倫表示,珊瑚礁生態系主要分布在赤道和南北迴歸線之間。然而隨著全球暖化,原本生存的環境已逐漸逼近珊瑚能適應的溫度上限(攝氏30度),珊瑚是否能調適,或者遷移到其他地方,一直是科學界關心的問題。
陳昭倫表示,四國海域過去100年來,海水溫度升高了攝氏1.25度,研究團隊在四國龍串海域調查發現,當地活珊瑚覆蓋率已超過6成,以國際標準來說是「極優」,比台灣的狀況還好。其中桌形軸孔珊瑚已成為龍串海中公園的主要優勢種類。
陳昭倫表示,四國之所以可能成為珊瑚的「避難所」,除了黑潮的影響,當地有高密度的海膽族群,海膽以藻類為食,讓珊瑚有空間生存。另外,優良的保育和漁業、遊憩管理,也是重要的因素。
相較於日本,緯度較低的台灣,珊瑚生態岌岌可危。陳昭倫說,四國給台灣很大的啟示,政府應積極對遊憩和漁業行為加以管理,例如設立「禁採」區域,才能力挽狂瀾。
陳昭倫說,國外科學家曾估計,如果不妥善因應全球暖化的問題,本世紀末海水溫度將升高攝氏0.5至1.5度,珊瑚恐怕會消失殆盡。
陳昭倫表示,珊瑚消失後,原本的氣候調節功能喪失、海岸流失,漁業資源也會匱乏,造成人類蛋白質的短缺,粗略估計全世界有5億人口,會直接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