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1月19日訊】持續多日籠罩在中國東部和中部地區的霧霾終於開始逐漸散去,可是這次嚴重的霧霾污染帶給中國的社會、經濟和政治後果卻剛剛開始。侯任總理李克強向民眾表示,新政府將在污染治理問題上有所作為。
現在判斷他的承諾能否真正兌現還為時過早,但是在民眾對環境污染所造成的對自己健康的損害日益不滿的今天,中國政府想要像過去一樣迴避污染問題已經不再是一個可能的選項。
與過去盡力隱瞞污染真相、甚至散佈虛假消息的做法相比,中國政府在此次霧霾的信息公佈方面有了一些進步。例如,中國政府至少在官方的媒體上公佈了包括北京在內的主要城市的MP2.5等空氣污染的數值;也允許中國媒體對污染的源頭以及防治措施進行了報導。對一向屏蔽「負面」消息的中國官方媒體,這是一個不小的改變。
當然,這個改變是在社會各方面的壓力和推動下實現的。就在去年,中國政府不僅拒絕公佈與人民的健康息息相關的一些關鍵的污染數值,而且還對在自家院內測試並在網上發佈MP2.5數值的美國駐華大使館惱羞成怒,指責對方是在幹「份外」的事情,是干涉中國內政。但是由於中國普通民眾的強烈要求,同時也由於互聯網的廣泛使用,中國政府屏蔽此類信息的企圖越來越難實現,隨後不久中國政府便不得不也「跟隨」美國使館,開始向公眾發佈這一信息。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一份研究,中國是由於空氣污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高發地區,也是由此類疾病導致的死亡率最高的地區。不僅如此,中國的水污染、土壤污染等也都十分嚴重,都在每日每時地損害民眾的身體健康。現在,中國政府終於公開承認污染的嚴重性並且向民眾承諾要從根本上治理污染的源頭,這是一個好的開頭,雖然行動得晚了一些,但是比執迷不悟要強。
無論是政府還是民間都明白,要真正地實踐治理污染的承諾需要更多的實質性的具體政策措施出台,而且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已經刻不容緩。但是,真的採取行動就會不可避免地觸及有關方面的利益,勢必也會引起不同社會集團之間的利益的重新調整。新的中央政府有沒有決心、有沒有能力做到這一步,這是一個真正的考驗。
一方面,中國的污染一方面是政府不惜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片面追求經濟增長的後果;與此同時,作為一個仍然在工業化過程中的國家,作為一個仍然需要就業機會滿足農村剩餘勞動力的發展中國家,環境和增長之間的矛盾也是不容否認的。因此,治理污染的問題從某種程度上將便成為一個減緩經濟增長速度的問題。這是一個如何掌握經濟增長節奏的國家戰略問題,而不單純是一個環境問題。
治理污染的政治內涵也不容忽視。如何在增長和環境保護之間進行合理的取捨,如何通過各種手段將治理污染的成本向不同的社會集團合理分攤,如何管理在環境保護過程中的社會衝突等等,這些問題的解決則需要政治上的變革同步進行,過去那種由政府官員說了算的局面已經不能夠有效地應對治理污染的新形勢。當李克強在承諾在治理污染方面要有所作為的時候,不知道他是否也想到了這些經濟和政治方面的後果?
文章來源:《自由亞洲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