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健國:《一九四二》逼問「一九六二」

Facebook

【新唐人2012年12月22日訊】也許並非巧合,十一月二十五日,馮小剛的新電影《一九四二》在京城記者會首映幾小時後,鳳凰台在「科技無限」欄目中播出了《希特勒的財富》。英雄所見略同,兩個涉及上世紀四十年代的影視,都以弦外之音讓人聯想到一九六○年代的毛澤東。比「一九四二」更慘的「三年大饑荒」,真相何日曝光?!

《一九四二》三個聯想點

《一九四二》引人劍指毛澤東,有三個聯想點。

點之一,影片展示了一九四二年河南餓死了三百多萬人的悲慘。這立馬讓人記起一九六○年代的「三年大饑荒」,河南再次餓死了三百多萬人。僅僅河南信陽地區就餓死了二百多萬人!河南省二十年內兩次出現餓死三百多萬人的巨災,一次出現於蔣介石國民黨時代,一次出現於毛澤東共產黨時代──為何號稱「人民大救星」的毛澤東,仍然讓河南又見大量餓死人的悲劇?!

而比較河南兩次餓死幾百萬人,人們更悲憤後一次。一九四二年河南餓死了三百多萬人,主要因為兩個客觀因素:首先是確有天災──史料證明,「一九四二年夏到一九四三年春,河南大旱災,景象令人觸目驚心。全省夏秋兩季大部絕收。大旱之後,又遇蝗災。『水旱蝗湯』,襲擊全省一百一十個縣。」其次是當時正逢抗日戰爭最殘酷時期,瘋狂的日軍在河南狂轟濫炸,使在抗戰中焦頭爛額的蔣介石國民黨政府,無暇及時全面調查災情,也無法全力救災。

而發生於二十年後的第二次河南餓死三百多萬人,皆因政府人禍所致。學術界現已證明,所謂「三年自然災害」純屬編造,一九五九至一九六二年,河南與全國一樣,並無真正的特大自然災害,只因其時河南是毛澤東推廣人民公社和「大躍進」的重點,「全國大煉鋼」逼河南人眼睜睜讓糧食全爛在地裡,「公共食堂」讓有限的糧食浪費一空,「畝產萬斤糧」虛報高產逼民將最後的救命糧交了公糧。最可恨的是,當災民為了避免餓死而離鄉逃荒要飯時,居然被貫徹毛澤東思想的幹部們抓住──禁止災民逃荒要飯,維護黨的形象!這一千古未有的禁乞創新,讓「三年大饑荒」蔓延全國,餓殍達四千萬!新中國創建了華夏五千年未有的餓死人高峰!以至於「三年大饑荒」的倖存者,今觀《一九四二》,竟羡慕其中災民可以「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成群結隊自由逃荒要飯。就是「十八大」召開時央視播出的電視劇《焦裕祿》,其中還有焦裕祿帶領幹部們阻止災民外出要飯;就是今日廣東,也還在以制定「街頭禁止乞討」等各種措施打擊流浪要飯者。「一九四二」再悲慘,也還有討飯的自由!與「三年大饑荒」相比,「一九四二」只是小巫見大巫。

點之二,《一九四二》中有一經典場景:當部屬將已餓死幾百萬人的災情縮小為「餓死了一千多人」,蔣介石仍然不高興地說:災情雖有,沒有那麼重吧!當《大公報》刊登出真實災情時,蔣介石下令立即封殺《大公報》,並大叫:如果災情這樣大,我不成了千古罪人?這讓大陸人清楚地記起,一九五九年「廬山會議」上,彭德懷只是點了一下「大躍進」讓百姓吃不飽,就被毛澤東打成「反黨集團」;一九六二年春的「七千人大會」上,劉少奇只是說了「三年自然災害」餓死了人,「人相食,你我要上史書的」,就被毛澤東懷恨在心,七年後以「文化大革命」整死了劉。「三年大饑荒」已過去五十年了,今日中共仍然禁止河南人悼念大饑荒中餓死的親人!

點之三,《一九四二》中有一細節:災民們雖然即將餓死,卻仍然看著官府將自己最後的一點糧食拿去交軍糧。這讓人不能不想到毛澤東:「三年自然災害」時,眼看著災民在成千上萬的餓死,幹部們卻仍然挨家挨戶搜刮農民家裡的一丁點糧食去交「餘糧」;儘管裝著千萬袋公糧的國庫旁邊,倒著許多無人掩埋的餓殍,卻沒有幹部打開國庫,開倉散糧救人。在掩蓋災情見死不救這一點上,毛澤東比蔣介石有過之而無不及。

無獨有偶。鳳凰台十一月二十五日下午「科技無限」專欄播出的《希特勒的財富》,除了有希特勒在廣場惑亂民眾的場景讓人想起毛澤東文革時在天安門城樓接見紅衛兵;還有戈培爾將希特勒宣傳為不領薪水,無私為民,實際上希特勒卻以出售《我的奮鬥》黨書牟利幾百萬元,成為財富高出民眾幾百倍的百萬富翁。這就不能不讓人回憶毛澤東在文革中大賣「紅寶書」牟利幾百萬元「稿費」──其時毛澤東取消了全國出版界的稿費,唯獨批准自己領取鉅額稿費!與希特勒以「元首無納稅義務」拒絕交稅一樣,毛澤東在文革中發了幾百萬元稿費財,也從沒有交一分錢稅。毛邏輯與希特勒一模一樣:一面裝扮人民公僕,一面享受人民不可能獲得的種種特權與暴利。

「保釣」掩護了《一九四二》

一九六二年春的「七千人大會」,本是中共總結「三年大饑荒」的一次反省大會。由於劉少奇等人的反思與問責,毛澤東被迫說了幾句「自我檢討」,但隨後因林彪強調問題出在沒有真正聽毛主席的話,大會最後又關上了揭開「三年自然災害」真相的大門。一直到五十年後的今天,對於學術界論證「三年自然災害」餓死四千萬人的真相,中共一直禁止傳播,更不准文藝作品揭示「三年自然災害」真相。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才有了曲線紀念「三年自然災害」的電影《一九四二》。

十一月二十五日的鳳凰台以兩個節目暗示了這一可敬的追求。十七時三十分的「科技無限」,本是一個介紹科技新動向的科普專欄,卻播出讓人聯想毛澤東虛偽的政論片《希特勒的財富》。二十三時三十分的「鏘鏘三人行」,馮小剛以嘉賓身份出場透露:《一九四二》並非只是展示一九四二年的災難,今日老百姓心裡還有更慘的餓災記憶。《一九四二》醞釀十八年、耗資二點一億,一再以屈求伸,在自律刪去人吃人的部分後,又忍受了審查者許多苛刻刪改,就是要「重新審視一下我們的民族,我們有時候會在災難中,淪落出一種奴性。」就是要以打撈被遺忘的一九四二,敦促紀念一九六二──編劇劉震雲一九九三年發表小說取名《溫故一九四二》,就是要讓人們溫故知新,想到一九六二年對「三年大饑荒」真相的未遂揭露。

馮小剛坦言《一九四二》:「這樣的電影拍攝出來,是非常有價值的。我們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一九四二》最大的難題,就是如何讓審查者不因影片讓人聯想「三年自然災害」而槍斃它。其先期策略是仿白居易「說漢皇諷唐皇」,以諷蔣來暗刺毛,以還原一九四二來還原一九六二。

據說,《一九四二》最後能通過審查,主要是「日本人幫了大忙」:中日釣魚島之爭讓官方需要強化揭露日本侵略中國的罪行的宣傳,馮小剛將計就計,在剪輯時加大了日軍暴行,讓日軍的狂轟濫炸在《一九四二》出現五次,長達五分鐘。自知《一九四二》必在國際上熱映的官方,最終以此「愛國主義」而放行了。然而《一九四二》在國際上引起的最大關注,並非中日恩怨,而是中國為何在「一九四二」後又有了「一九六二」,為何只許悲哀「一九四二」餓死三百萬,而禁止揭露「三年大饑荒」餓死四千萬?

《一九四二》表現出的智勇雙全,讓馮小剛遠遠超越了張藝謀:以拍賀歲片始的馮小剛離俗還正,以《活著》聞名的張藝謀棄正淪俗。馮、張兩個電影導演,濃縮了中國人文電影二十年的沉淪與回歸。

文章來源:《動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