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12月09日訊】(中央社記者龍瑞雲台北9日電)一名37歲120公斤男性7年前進行胃束帶手術治療病態型肥胖,以為減重手術會減重,沒有定期回診追蹤,7年後又增到130公斤。
台灣肥胖醫學會今天舉行學術研討會,台灣代謝及減重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敏盛綜合醫院副院長李威傑發表「減重手術4000例回顧」,分析敏盛醫院在民國87年到101年間執行的減重手術。
李威傑說,個案平均年齡39歲、身體質量指數(BMI)40以上,胃隔間手術653例(16.3%)、迷你繞道手術1280例(33.5%)、胃繞道手術777例(19.4%)、腹腔鏡胃繞道手術777例(19.4%)、胃束帶手術274例(6.8%)、胃縮小手術617例(15.4%)、胃內水球有149例(3.7%)。
不過,他說,近年來新的胃束帶加摺疊、胃摺疊手術及再次手術者有197例(4.9%)。
李威傑表示,胃束帶、胃繞道及胃縮小的安全性都很好。在效果方面,胃繞道及胃縮小較胃束帶好,不過,任何減重手術過後一定要定期回診。
他說,這名患者最近因妹妹2年多前進行胃繞道減重手術成功治療病態型肥胖有成效,而再度回診治療,透過調整胃束帶改變患者進食量。
他說,1名21歲體重200公斤男性,由家人帶到門診,進行胃縮小手術(又稱袖狀切除),切除2/3胃後體重在3個月內降到150公斤,不過患者出現食慾下降,住院檢查,通常6個月內都會有食慾下降出現。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體重管理中心醫師王偉表示,病態型肥胖應採行哪種減重方式,仍需由門診醫師評估,例如糖尿病患者採以胃繞道手術,同時術後也需定期回診並改變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