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陰霾 耕地活化成功關鍵

Facebook

【新唐人2012年12月02日訊】 休耕地活化政策專題2之1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2日電)農委會最重要的休耕地活化政策明(2013)年要上路,台南崑濱伯等中老年農民認為,確保農地出租去除三七五減租陰霾,是成功關鍵。

84歲的崑濱伯老當益壯,仍是2甲地兩期都耕種水稻的老農民。

他說,他今年種的香米豐收、價好,預計今年扣除其他成本支出,可有20幾萬元收入;但若要年輕人回鄉務農種田,養自己加娶妻生子,每人至少要耕作6甲地,才能養家活口。

休耕地活化政策鼓勵年輕人返鄉務農,但前題是必須讓土地休耕的老農,願意將手中的農地出租才成。

崑濱伯說,他認識的老農中,也有人是2期都休耕的,他們明年願不願意因為政策起跑,將減少第2期補助(新台幣4.5萬元),只剩補助第1期休耕,而將農地租出去增加收入,他也「不知道。」

農委會休耕地活化政策一再強化相關措施,為鼓勵休耕地主將農地租予新農耕作或自行耕作,推出種植進口替代、外銷潛力及地區特產作物,也享有補助的措施,以提高活化耕地誘因。崑濱伯說,老農之前因少補助1期而反彈,現在有新獎勵補助後,比較能接受。

但崑濱伯及一位60歲楊姓農民表示,很多老農不敢把地出租,是怕像過去三七五減租一樣,農地不見了。

當農委會補強機制,規劃鄉公所及農會所設農銀承保農地出租作業,並開具租地契約,想讓老農安心。崑濱伯及楊先生說,這樣一來,農民就會安心;可以看看明年上路後,老農前去登記出租情況如何了。

農民陳(峰)昇是逆勢投入大佃農達21年的典範,目前近50歲的他說,他能做到承租210公頃農地的大佃農規模,全來自他坎坷、顛沛流離的人生,讓他什麼都去做,沒叫苦,才從零做到現在的規模。

因種菜的老家貧困,他國小不僅要幫種菜,天沒亮的凌晨就要到批發市場去賣菜;還去屏東的化學工廠做化學分裝童工,幸而至今身體沒有後遺症。

他指出,約22、23歲退伍後,與手足合開成衣加工廠,因為想法不同,他轉而從事代噴農藥工作,正常一天可噴灑80、90公頃,最高記錄一天噴灑140公頃,以量衝高賺取每公頃500、600元的酬勞。

這段期間,他開始了他的大佃農事業,他說,至今已有400、500位農民將地租給他,而他機械化耕作的稻田,能100%不用化學農藥,但還有用化肥;尚未考量全面有機栽種,主因是認證成本過高;如今他77年次女兒已返鄉2.5年,參與其中10公頃農田的耕作,成功將大佃農做大規模,並延伸到第二代。

目前全台2期都休耕的地約5萬公頃,占比最大的台南市計有1萬2571公頃農地是2期都休耕。台南市農業局長許漢卿樂觀評估,只要休耕地活化政策能取信於農民,免去三七五減租陰霾,加上第2期活化栽種可補助作物提高收益,他預計,明年可望讓50%的台南市2期休耕地活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