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11月28日訊】漢服的起源據古籍史書中記載,遠在三皇五帝時期,先民們以鳥獸毛皮為衣,後來懂得以麻編織成布衣,此乃上天有好生之德,給予人更高的智慧,演化出不同特性植物類的材質而取代動物的毛皮。
到了黃帝的元妃嫘祖教導婦女養蠶取絲來織衣後,所以,黃帝時代服飾制度日漸形成,夏商之後,冠服制度逐步建立:西周時期,周禮制度形成,對衣冠禮制有明確的規定,冠服制度逐漸被歸入禮制範疇內,成為表現禮儀文化的方式之一,而漢服至此也日臻完善。
我們先從漢服服飾材質而論其精神所在;在衣服質料上,中國服飾材質是以皮、革、絲、棉、麻為主,這些天然材質和人體是完全吻合的。
皮、革是由天然蛋白質纖維在三維空間緊密編織構成的,其表面有一種特殊的粒面層,具有自然的粒紋和光澤,手感舒適、耐寒。
麻料質感厚重--象徵穩重。它的屬性透氣,有獨特涼爽感,出汗不粘身,它的振動頻率非常高,有辟邪的作用,所以中國有披麻帶孝的形式出現。
絲質光滑--代表圓融。它富有光澤,有獨特「絲鳴感」,手感滑爽,穿著舒適,高雅華貴是冬暖夏涼,可以調節體溫,其中所含的蛋白質,可以防止細菌的滋生。
棉料吸濕性強--呈現出有容乃大的包容特性。它吸濕力大、透氣性好,手感柔軟,穿著舒適;外觀樸實富有自然的美感,光澤柔和,染色性高、保暖性特別好。
古人除了服制用的材料外,還喜用玉飾做為服飾的配件,玉器不僅僅作為美麗的裝飾品外還可以趨凶避邪,但古人不是拿來炫耀財富的,而在道德行為上自我要求的表徵。
《禮記.玉藻》曰:「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無故,玉不離身。」認為玉具有仁、智、義、樂、忠、信等美德,以象徵君子之德。
先民製作服飾取決於大自然所運生的材料,配和我們一年四季選用不同的質料,除達到避體、保暖、舒適、美觀外,在精神層面都有它深厚的內涵。
這些都是我們祖先的智慧,表現上天付予人類的關愛與體貼「取之於大自然回歸於大自然」,古時人類就是與大自然和諧相處,表現天人合一的文化內涵。這也就說明古人是順應天意而著衣的。
文章來源:大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