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推廣有1套 警變行銷達人

Facebook

【新唐人2012年11月24日訊】(中央社記者劉建邦台北24日電)公部門推新措施,不僅要讓民眾搞懂,更要找出新聞「梗」,移民署公關科長徐健麟透過觀察和經驗,成功博得版面。

從中央警察大學外事警察研究所畢業的徐健麟,曾在警政署公關室服務,之後轉調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目前還在進修博士,也擔任大學傳播學院兼任講師。

徐健麟說,在警政署公關室服務時,仔細觀察經手事務,累積實務經驗,並轉化成自己再從事政府公關活動和處理新聞危機時的作法,「每次發布新聞時,就先思考新聞角度在哪,希望民眾從中獲得訊息」。

他舉例,移民署今年元旦的「機場自動通關查驗系統啟用典禮」,就是找來山寨版立法院長王金平闖關測試新系統,不僅前往剪綵長官誤以為院長蒞臨,連媒體也差點誤認。

透過媒體報導,讓機場自動通關查驗系統順利博得新聞版面,也間接替徐健麟服務部門行銷,也達到讓民眾了解政府推廣的新政策。

資訊發達,民眾取得資訊相對容易,如何抓出新聞「梗」,並從中介紹政府政策,徐健麟說,越是平淡無奇活動和事件,如歌唱比賽、健走活動、為民服務故事等,以新聞角度出發,結合新聞元素,進而讓媒體報導,進一步宣傳公共政策。

他接著說,就是「把清水變雞湯」,先提供媒體想要報導角度,從中加入公共政策,不僅可推廣政策,也博得版面,達成雙贏;若是遇到危機事件,應以「快、穩、準」方式處理。

「有時也要搭上節日時效性」,他舉例,像是情人節、中秋節等重要節慶,搭上議題順風車,讓充滿硬性公共議題,加上軟性行銷手法,獲得媒體報導機會,「因為同質性新聞,會產生排擠效應,就要看端出菜色,夠不夠吸引媒體注意」。

徐健麟說,公部門發言人應把民眾列為第一優先服務對象,發言人工作就是傳達讓民眾滿意、了解的公共政策,藉由媒體傳播影響力,發揮最大效用。

「應該站在民眾角度,思考如何行銷公共政策」,他表示,就是要有同理心,應從民眾角度思考,宣導他們想知道的議題,不是一昧的宣導公共政策。

徐健麟說,宣導公共政策,應該是「只要創意,不要爭議」,引用爭議性話題,有時會模糊焦點,但若善用衝突效果,就可為主題加分及聚焦,成功讓民眾獲知政府推廣的公共政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