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平:十八大新常委班子是根據什麼選出來的

Facebook

【新唐人2012年11月17日訊】 中共十八大的最後一幕,是新常委登台亮相。

人們注意到,新常委班子保守色彩很強,被視為改革派的李源潮和汪洋名落孫山,而最為外界詬病的劉雲山卻高居台上。

不過仔細考察可以發現,新常委班子其實更像是論資排輩,按年齡劃線的產物。

我們知道,本來,按資格,有條件進入新常委的,除了習近平李克強之外,還有9個人,再除去垮台的薄熙來,只剩下8個。

據說上層對入常一事有個不成文的規則,叫「七上八下」。意思是,67歲以下的可以入常,68歲以上的不入常。

在剩下的8個人中,有6個今年已經超過63歲,這一屆不入常,下一屆就沒指望了;李源潮今年62歲,汪洋今年 57歲,5年後的十九大,他們兩人還有希望。

所以這次入常,優先考慮年齡大的6個,讓年輕點的李源潮和汪洋靠邊站。

年齡大的6個人中,劉延東是唯一的女性,據說政績平平,能力有限,另外大概也因為是女性,所以落選。

剩下來的5個,張德江,俞正聲,劉云山,張高麗和王岐山統統入常,和習李共同組成了新的常委班子。

這實在很可笑。如今的中共高層,在沒有強人能一言九鼎說了算的情況下,因為頑固地拒絕民主選舉的公平競爭,各派力量你爭我奪,相持不下,剩下來的唯一辦法,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大概也就只有論資排輩,按年齡劃線了。

必須指出的是,中共高層現在這套權力交接方式,本身就具有濃厚的保守性。

首先,上來的新人都是老人挑選出來的,他們自然只會挑選和他們想法接近,讓他們放心的人。新人上台後,老人還不甘寂寞,還要在後台垂簾聽政。

其次,由於上層派系複雜,每一屆班子都是各派爭鬥和妥協的產物。這就導致了最高權力的交接拖泥帶水,盤根錯節,新人的權力不完整。

民主制下,有政黨輪替,新上台的政黨可以全力實行自己的主張。君主制下,新皇帝登基,一朝天子一朝臣,也可以重用自己信任大臣,力推改革,實行和老皇帝不同的政策。

唯有在現今中共的權力交接制度下,新人很難搞改革。且不說他背後還有婆婆有監軍,更麻煩的是,他很難建立起自己的班底,因為他周圍沒幾個自己人,而他又很難去換掉那些人。

以國家主席和國務院總理之間的關係為例。按照憲法,總理是由主席提名,人大常委會批准。但實際上,這幾屆的總理沒有一個是主席提名的,都是元老們在幕後搞拉郎配,搭配給他的。李克強這個總理並不是習近平自己挑選提名的,溫家寶這個總理也不是胡錦濤自己挑選提名的,還有朱鎔基,李鵬的總理,也不是江澤民自己挑選提名的。另外,正因為總理實際上不是主席挑選的,因此主席也很難撤換。於是到頭來,不論是主席還是總理,誰也沒能力去全力推行自己的主張。

不少人說,5年後,現任常委7人中就有5個要退休,習李可以大換血,大大充實改革力量。按照這些人估計,這5年改革沒戲;5年後大有可觀。

但問題是,5年後,習李就不再是新人而是舊人了。如果他們現在還有改革願望的話,只怕到5年後,他們就沒有改革願望了。

道理很簡單,如果他們沿襲過去的做法長達5年之久,他們就和過去的那些做法難解難分,融為一體了。既然前人的做法成了他們的做法,那麼必然地,前人的錯誤也就成了他們的錯誤,前人的包袱也就成了他們的包袱。到那時,他們還想改嗎?他們還敢改嗎?

中國有句老話,叫「新官上任三把火」。別看新官上任,基礎還沒打穩,好像很難推行新政,其實不然。因為在新官上任之初,大家都會抱著某種觀望的態度,從而也抱著某種期待的心理,抱著某種準備調整的態度。這時推行新政,反而會較少阻力,反而會比較容易得到貫徹和成功。

如果你上任了一段時期之後都沒有顯示出什麼新氣象,別人就把你看淡了,看穿了,覺得你也不過如此爾爾;於是就會把準備調整的心理收起來,故態復萌,依然故我,回歸老樣子。到那時你再拿出新東西,恐怕大家就都不來氣,不怎麼作反應了。

因此,要改就得抓緊時間改。

同樣地,抱某種希望抱某種期待的人,要看也不要一看再看,等到過了5年還說看,要看就看現在,就看未來這一年半載。如果在未來一年半載都沒什麼新東西,也就沒什麼可看的可期待的了。

我對十八大新班子主動推行改革並不抱什麼希望。只是,對那些仍然抱有某種希望的朋友,我想,以上所說的或許值得參考。

文章來源:《自由亞洲電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