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增名:從莫言到寧波

Facebook

【新唐人2012年10月31日訊】“知識份子要在重大的社會公共問題上發出聲音影響社會以免民眾收到一些民粹分子的影響而走向極端,使社會陷入危險的境地。”陳力俊先生在清華大學前校長梅貽琦逝世50周年研討會上的一句發言,發言前,他看到了當下知識份子埋首書堆,不問世事的傾向。

這使我聯想到了老鄉莫言,作為公知,卻回避著一個個的重大社會議題,未能為百姓發聲立言。這個諾貝爾獎得了,我也認為是人類整體文明的一個蒙羞。人類是靠敘事維持精神世界的,言說的方式決定了我們存在的方式。

好的敘事,鼓舞人性向善的力量,文學,文字,通過字與字的組合變換,安撫內心的攪動。傳遞著普世的價值光譜,但是莫言的文字沒有出現在公共視野裡,沒有出現在底層人民那裡。所以,莫言的文學失敗了,失敗在歷史的垃圾桶裡。

這樣的上行下效,這樣的莫言,得到著今年諾貝爾評委們的認可,於是,在鶯歌海到寧波,所有的公共知識份子都在卻缺席一個這麼大的事件。為什麼,為什麼我們的記者能出現在世界每一個角落,卻不能出現在我們自己的國家的百姓最需要發聲的那一刻。

沒有這種為百姓發聲的公眾人物,不是什麼真正的公眾人物。當局作為體制內,不敢損失既得利益,企業家不敢,明星不敢。總有一天你們會敢,因為一個惡的政權是不能保護你的合法權益的,當失去時,你再也不能以手中所掌握的社會資源做一個影響社會的呼籲了。

只能和普通大眾一樣。當薄瓜瓜在哈佛希望薄熙來能得到公正審判的時候,中國的老百姓笑了,你當時手中有權利的時候,並沒有推進法治文明的發展,而是窮奢極欲,魚肉百姓,今天你倒臺了,反而呼喚法治了。所以,這個前車之鑒告訴那些所謂的知識份子,公眾人物,要想自己的合法權益得到保障,必須要有一個遵法守法,約束自己,被民監督的好政府。

思想這個東西,真的很難控制,總有一兩個時代的先知,總有那個幾個鐵錚錚的良心,站出來,即使被割喉,也能為民喉舌。張志新的時代,當他將要走向行刑場地的時候,為了禁止他發聲呐喊,禁止人們從他那裡得到一句啟蒙心智的教誨,在行刑前天,喉嚨被隔斷。這樣的殘忍,根本無法阻止一個真正的聲音的發出。

在這裡我不是期盼當局豢養的知識份子能轉投到人民這邊,而是告訴他們,你們不在該發聲的時候發聲,當你們需要發聲的時候,看到的也是蒼涼。

滿清的時候,皇族王爺們曾對革命黨說,我們就是不政改,你們能怎麼樣。結果呢,歷史告訴我們,他們滅亡呢。今天依然有既得利益者們這麼對我們說,他們之所以這麼說,是有理由的,是有那麼多的莫言“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他們自然不怕。但是,從寧波事件我們看到,即使這些公眾人物缺席民生事件,但是洶湧的民意,依然會推進人文明的車輪。(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