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10月31日訊】(中央社台北31日電)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宣布推出第三輪量化寬鬆(QE3),刺激市場風險胃口,外資迄今淨流入印度、印尼、菲律賓、南韓、台灣和泰國等6個亞洲國家股市總計82億美元。
根據彭博社駐新加坡經濟師韓德森(Tamara Henderson)的分析,如納入聯準會宣布QE3前1週,流入亞股的金額逼近100億美元。美國公布8月就業數據令人失望,市場當時就傳聞QE3不遠。
這些流入的外資多數流向印度,占全部的58%。南韓和台灣則分別占20%和16%。印尼、菲律賓和泰國等東南亞國協(ASEAN)成員,則占7%,或6.8億美元。
目前討論QE3對亞股的影響雖言之過早,但之前QE1和QE2的經驗可稍作參考。
聯準會2008年11月25日宣布QE1。外資淨流入上述6個亞洲國家股市金額,在11月1日和3月31日之間減少近60億美元,相較於前5個月萎縮476億美元。
聯準會2009年3月加碼QE1規模,增加收購7500億美元房貸抵押證券(MBS),和額外收購1000億美元機構債,以及收購3000億美元美國公債。
成了這6個亞洲股市連續11個月外資淨流入的開端,總流入金額達650億美元,多數流向南韓,囊括39%,印度占29%,台灣則占27%。
雖然QE1在2010年3月底結束,外資在2010年11月公布QE2前,再流入亞股490億美元。
在QE2的8個月期間,外資淨流入這6個亞洲股市的金額達172億美元(平均每月22億美元),相較於QE1的17個月期間706億美元(平均每月42億美元)。
就流入亞股金額來看,QE2的衝擊只有QE1的一半,比聯準會砸下錢的1/3高一點。
印度以外,這5個國家目前平均通膨率為3.3%,相較於QE2之初的3.5%,及QE1之初的5.9%。成長減速下,抗通膨措施必要性也隨之減少。
在聯準會矢言無限期每月購入400億房貸抵押證券(MBS)下,對亞股的資金流動和通膨衝擊難以預估。
如同以往,區域內政府的政策反應互異,包括了進一步降息,以及採取謹慎的總體經濟措施,遏阻熱錢流入。
這次美國推出QE3引發的最大疑慮,恐怕是狂印鈔票的量化寬鬆措施所助長的風險胃口,一次比一次短暫。(譯者:中央社劉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