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10月26日訊】(中央社華盛頓25日法新電)研究今天顯示,日本福島核災發生18個月後,研究人員在東岸外海發現的魚類含有高濃度銫元素,顯示海洋「仍持續有輻射汙染源」。
伍茲赫爾海洋學院(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海洋化學家布斯勒(Ken Buesseler)檢查日本官方在停擺福島核廠附近所收集到的魚類、貝類和海藻輻射值數據。
根據布斯勒研究,他認為持續汙染源恐來自核廠仍有低量輻射外洩,或海底沈積汙染物。美國「科學雜誌」(Science)今天刊出這篇報告。
他估計,福島附近捕獲魚類約40%不符日本食用規定。
他說:「要預測隨著時間變化的汙染模式,要比僅研究魚類花更多心力。」布斯勒去年率領1個國際研究巡航隊,研究福島的放射性核素擴散。
「重點是,我們需要更了解那些造成福島外海持續污染的污染來源、沈積在海底的銫,及其他放射性核素。」
他也發現,不同種類的魚類遭汙染程度也不同,但底棲魚類銫數值最高。
但他也強調,日本東北部外海捕獲的絕大多數魚類銫含量仍在海鮮食用規定安全範圍內。日本政府今年4月訂定更嚴格食用規範。(譯者:中央社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