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風民俗】憶故宅(十三)

Facebook

【新唐人2012年10月19日訊】住宅的主體結構建好之後就是房屋內外的裝潢了,其施工可繁可簡,全視主人的喜好和財力而定。和現在一樣再簡單的房屋裝修也得鋪鋪地面、刷刷漿,我們就相應地介紹一下傳統住宅的這兩項內容。

其實以前的房屋室內普遍不是刷白漿或者目前的乳膠漆之類的,是裱糊白紙。屋內沒有現代的天花板的做法,有的直接暴露屋頂梁架結構,有的用木條或秸稈吊架子,裏面是廢報紙、草紙之類的打底,最外邊一層是乾淨整潔的白紙或者專門用於糊頂棚用的一些帶有暗花裝飾的紙,牆面也是糊白紙,整個從上到下都是白紙裱糊叫做「四白落地」,可以每年過年前或者家裡有喜事需要慶賀時裱糊一次。這活兒自己干也沒什麼難的,糨糊是用白面加水熬得,人們也很注意節約糧食,捨不得好好的白面這麼用,平時可以積攢做飯時撒落的白面或者到糧店裡地面上掃些白面,這也是生活物盡其用的智慧,只有懂得珍惜和用心打理生活才會做到。儘管經濟不是很寬裕,經過悉心料理的小日子一樣給人帶來生活幸福的享受,不懂得珍惜的人即使再好的生活條件也就得索然無味,人情大抵如此。

當然條件好些的家庭也可以請人裱糊頂棚和牆面,那時候有這個行業——專門的裱糊店,做活規矩講信義的一年到頭生意都很忙。後來到了民國許多人家也學西方建築的做法,在房頂梁架上用木或竹子板條吊頂子抹白灰,牆面也抹白灰,每年刷漿就可以,基本和現代做法接軌了,我覺得這比糊紙要好,也無損於傳統住宅的優點和特色。當然這些都是普通百姓的做法,達官顯貴家的室內裝潢向來是很講究的,屋頂是木製的格子狀天花板和彩繪,彩繪題材也都體現民族文化特色,我們到一些皇家園林旅遊經常可以看到精美的方格彩繪頂棚,這些還是保留下來,不要用板條抹灰的新式天花板代替才好,不然就使巍峨的房宇失去輝煌雅緻而趨於寒酸了。

傳統住宅的地面說來也很統一,就是方磚鋪地,沒有現在的洋灰水泥、瓷磚或者木地板。地面講究與否的區別是用磚的大小和磚的質地以及施工的精細程度。豪華的住宅用磚也大,鋪磚的規矩是房屋中軸線上必須是整磚,磚的中線也要與房屋的中軸線重合,就像我們去北京故宮可以看到中軸線的御路是大塊的方石板,不可能看到把磚縫做在中軸線上。考究的家庭鋪好方磚后要用桐油和石灰混和製成的油灰抹磚縫,磚面還要刷幾遍桐油。即使皇家殿宇地面也是如此做法,但那個方磚叫做金磚,做工登峰造極,遠勝於木地板等看似高級的地面。

金磚製作以山東臨清和江蘇陸墓為產地,這兩個地方土質好,製造歷史悠久、手藝承傳有序。要把土舂磨碾壓多次后在水池浸泡,再用三重的羅過濾而得泥漿,把泥漿晾稠后做磚坯子,磚坯要不見風日陰乾八個月,期間每日要輕輕壓打,入窯燒磚要先後歷時一百三十天經過煙熏、小火燒、大火煅,以至於爐火純青方可停爐熄火,而後澆水出窯,選擇品相完好無損的用蠟封塗表面,其色玄黑,叩之聲震清脆悅耳猶如金石,故名「金磚」。制磚過程層層把關,製作人、監製人的姓名以及日期都要刻在磚上,皇宮裡替換下來的舊金磚都是寶貝,賞賜給臣下以示恩寵,拿回家都得放到祠堂里供奉起來,雖然作為磚本身是殘舊了,但在皇宮大殿里天子腳下躺了幾十上百年的也就彌足珍貴。

如果是現代人燒制「金磚」不會那麼嚴格執行工藝標準,只要你檢測不出來就儘可能簡化,更不會為了對文化價值負責而損失利益的,「修和無人見,存心有天知」的行業操守擺出來供人瞻仰讚歎一番也就足以裝點門面彰顯不凡了,如果那天沒有運作好偷工減料的劣跡被揭穿你可別以為他們會愧疚得無地自容,他們照樣理直氣壯地問你:「我總得活下去吧,不這麼做我就不掙錢了,為了企業的生存有什麼錯?我這也是出於責任心,不然那麼多員工沒飯碗了才叫不講道德呢!」也許是「生存權是第一位」的論點給他提供了這麼一個用於狡辯的道德支點,但也許那天這個人拖欠員工工資被揭出來了,「對員工和企業的責任心」也破產了,理屈詞窮了他照樣強硬:「有本事你就告我去,愛去哪去哪!當時講那些話也就是那麼一說,你信只能說明你傻。」也許這又是「適者生存普遍真理」的派生現象了。(待續)

文章來源:《新三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