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漣:東南亞各國歷史教科書折射的政治焦慮(一)

Facebook

【新唐人2012年10月5日訊】 今年如果不是中南海那波譎雲詭的宮廷鬥爭搶去了世人的眼球,中國的教科書問題肯定會成為熱門話題。

香港人反對中共在香港推行國民教育,其核心就是反對使用大陸強加給香港人的政治教科書。在這問題上,香港人算是抓到一個根本問題了。教科書對成長期的青少年影響有多大?請看美國經濟學界泰斗保羅•薩繆爾森的名言:「如果我能寫一國的經濟學教科書,我就不管誰制定該國的法律,或者誰起草高深的條約。」他編寫的經濟學教科書至今被奉為經典,真正將我帶入經濟學之門的書就是薩繆爾遜這本《經濟學》。

香港人抵制的是中共用於洗腦的政治教科書,中國的東南亞鄰國面臨的「中國問題」之一則是歷史教科書的問題。我對這個問題觀察已經有若干年,發現與中國有關的教科書問題可以歸結為兩大類:

一、如何構建與中國的歷史關係。包括該國是否曾位列中國的藩屬國,20世紀與中國的關係是友好還是對爭。這個問題從歷史上看,牽涉到中國過去的尊榮;從現實利益看,則有個領土疆域問題。

二、如何評價1949年以後的中國,包括「文革」、「六四」等一系列歷史事件。這裏牽涉到其他國家是否承認中國的「軟實力」,即是否認同中國的政治文化價值觀。

本來,世界各國的教科書,一般都是以本國為中心進行敍述的,用來教育本國青少年,並不關其他國家的事情,也很少成為外交關係中的大問題。但任何事情遇到中共就會變得很不一樣,因為中共的特點是喜歡統一思想,看到別人說的、想的與自己不一樣就不舒服。這不舒服,有機會就要發作,是否發作則是看實力而言。在改革開放前,中國閉關鎖國,自成一體,別國的教科書如何編,它管不著;在改革開放早期,翅膀沒硬,只好退而求其次,在經濟上互利互惠。但21世紀零年代以後,中國(或者說預期自己將)「和平崛起」,中國要向周邊國家推廣「軟實力」了,東南亞各國歷史教科書的「問題」自然也都出現了。

近年來,中國在與東南亞鄰國發生領土爭端時,總是強調一條聽起來很生猛的理由:「某某地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憤青們還不忘記補上一句「某國在歷史上,向中國明朝、清朝納貢稱臣」,仿佛一說出這句話來,自身腰板就直了起來。但中國官方媒體與教科書從來就不告訴國人,這些鄰國就自身與中國的歷史關係各有一套說法,這些說法,與其說是對歷史真實的敍述,還不如是折射了某國對自身與中國關係的現實政治焦慮。

以越南為例,在40-60前半期出生的中國人,一定還記得中越兩國是「同志加兄弟」「中越兩國人民鮮血凝成的友誼牢不可破」,解放軍如何幫助越南兄弟抗擊美國侵略者,將窮兇極惡的「美國狼」(有時候美國軍人又被說成是不能打仗的「少爺兵」)打得鬼哭狼嚎,取得了抗美援越的勝利。後來越南忘恩負義,於是鄧小平大人又果斷領導中國打了一場「對越自衛反擊戰」,狠狠教訓了一下越南人。徐良那首《血染的風采》成了這場戰爭最炫目的標記。

對歷史熟悉一些的人,還會知道到19世紀為止,大清是越南的宗主國,對中國要納貢稱臣,這種宗主與藩屬國的關係直到1883年12月中法戰爭後才結束。1884年5月11日,李鴻章與法國代表福祿諾在天津簽訂了《中法會議簡明條約》(又稱《李福協定》),清政府同意對法國與越南之間「所有已定與未定各條約」一概不加過問,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

但這段歷史如今被越南說起來卻完全是另一個版本。《大西洋月刊》2012年6月號發表一篇「The Vietnam Solution」,記述了作者見聞。在河內的歷史博物館,地圖、圖畫和碩大的灰色石柱,紀念的是焦慮不安的越南人於11世紀、15世紀和18世紀抵抗中國宋、明和清朝帝國的入侵。羅伯特•坦普勒在其1998年有關當代越南的《影與風》一書中寫道:「越南官方歷史絕大多數講的是抵抗外敵,幾乎都是抵抗中國。越南擔心被中國控制,這種心理跨越任何意識形態分歧,造成了越南人某種敏感的焦慮和警惕。」正如一位越南外交官所說:「歷史上中越交戰有17次。而美國入侵墨西哥只有一次,你看看墨西哥人對美國入侵多麼敏感。我們從小讀的教科書,都在講抗擊中國的民族英雄的事蹟。」對於越南人來說,最大的威脅是中國的霸權。即使目前越南與美國關係修好,越南人還是擔心美國有一天會出賣越南,如同當年尼克森向中國打開大門,為中國進入越南提供了地緣戰略條件——其實,越南講述「中國侵略越南」的歷史並非始於兩國關係惡化後,一位曾於上世紀60年代末帶兵援越的前輩曾對我講過,軍隊開赴越南之後,團級以上軍官都被越方請去看過中國侵略越南歷史展覽,每個人回來都氣鼓鼓地。

由於越南現在不買中國的帳,昔日「鮮血凝成的友誼」曾降到冰點,現在也就是高那麼幾度而已。北京就只好對越南的「歷史教科書問題」假作不見。先解決在經濟關係中漸居被動狀態的日韓兩國「歷史教科書問題」。有關專家專門研究了日韓兩國教科書有關中國內容存在的問題(見《國外中小學教材有關中國內容的研究》,人教網,http://www.pep.com.cn/kcs/ktgl/gj/zg/201010/t20101021_939832.htm)最嚴重的當然是日本,從遠古到對「六四」事件性質的判斷,全有問題。這裏先列舉韓國教科書被研究出來的「問題」。

據研究者敍述,發現韓國教科書對於中國內容的描述存在著比較嚴重的十大問題,它們分別是:(1)高句麗和族源問題;(2)間島問題;(3)渤海國問題;(4)滿洲考證;(5)宗藩關係;(6)抗日戰爭;(7)朝鮮戰爭;(8)民族、國家與疆域的問題;(9)歷史地圖中存在的問題;(10)韓國歷史教科書中有關中國歷史部分行文中不當之處,等等。

這十個問題當中,高句麗族源問題確實是人家的「內政」,你要人家接受你的解釋,就好比某家生了個兒子,母親說由自己在某天某地生下的不算數,一個不在場的鄰居的認證才最重要。最實在的可能是8、9兩個問題。至於高麗與明清兩朝的宗藩關係,並非高麗一國的問題,清朝廷的藩屬國就有20來個,泰國、緬甸、尼泊爾全是,人家不一定都認帳,如越南就將這種關係硬說成是侵略的結果。如果要認真計較並讓這些昔日的藩屬承認、糾正這些「問題」,那真會成為影響現實外交關係的因素。

讓這些國家的歷史學者與教師聚集在一起,合編教科書,是不是會減少歧見?這個有創意的想法終於被近年來與中國文化交流合作甚多的斯坦福大學付諸實行。

結果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