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書連載】《民族英雄蔣介石》(四十)

Facebook

【新唐人2012年9月28日訊】【導讀】真實的蔣介石雖然並非道德完人,也非聖人,然而卻不失為一個仁心有餘的正人君子,堂堂正正的英雄偉人。他的一生時而波瀾壯闊,時而波濤洶湧。本來他完全可以引領中國人民走出受列強欺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業。不幸的是,由於邪惡至極的共產黨惡魔的強力干擾,竟致壯志未酬身先死,以致大陸中國人民迄今仍真正生活在毫無法律保障,沒有自由,沒有人權的水深火熱,道德淪喪的罪孽深淵之中。

本書根據英美各大學歷史學教授中國問題專家的相關二十餘部專著綜合編譯 ,著重參考了日本中日關係專家Keiji Furaya的經典名著《蔣介石:他的生活與時代》,張戎女士之《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辛灝年博士之《誰是新中國》和美國專家喬納森之《蔣介石大元帥和他丟失的國家》與《一個偉大的強國興衰史》,及大量相關專題論文。作者在大量研究中日雙方歷史檔案及精研蔣介石眾多演說,信件,日記的基礎上撰寫了此部宏篇巨著,內容詳實,論據充分,立論客觀公允,是西方包括漢語世界研究中國現代史和蔣介石的權威經典著作。書中披露的大量真實史實,對還原蔣介石和中華民國史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

(接上期)

九十一 史迪威與蔣介石

羅斯福面對此現實,採取了一種混和羅曼主義,決定保持重慶在戰時,渴望在美國幫助下視中國為亞洲強國的新秩序。美國不想派地面部隊至中國,因為歐洲優先,也不願讓重慶掌握物資分配權。蔣介石則主要考慮獲得美國作為政治靠山和取得經濟軍事援助。為加強聯繫,他提議指定一位美國人擔任他的主參謀。美國則視此為介入中國戰爭的好途徑,促使中國軍隊現代化,成為抗衡日本的有效力量。因此,馬歇爾將軍提名史迪威將軍,中國通,能閱和讀中文,他上任伊始接受紐約時報記者懷特採訪時說;「中國的問題很簡單,我們是與一個無知,文盲,迷信,農民的兒子的雜種(母狗)結盟」。史迪威很快便在日記中稱蔣介石為「花生」,后變成「響尾蛇」。

史迪威想建立一支現代化專業軍隊,而蔣介石視軍隊為其能操控的為其政治利益服務的棋子。蔣介石是一個騎白馬搖控指揮軍隊的指揮官,史迪威則是個與部下打成一片,一道行軍,一道共進大灶不吃特廚小灶的四星上將(美軍最高軍勛)。史迪威向那些經戰鬥考驗負傷的士兵贈禮物,那些要求甚少,隨時準備奉獻一切的中國士兵,蔣介石卻從未贈禮物給任何士兵。

國民黨領導人相信保存力量,並將忠誠置於能力之上;史迪威渴望投入最大兵力打一場決定性的大戰,主張開除或槍毖那些未適當履行職責的軍官以嚴明紀律。兩人有一點非常相象:相信自已絕對正確。兩人從著裝、習慣、行為方式至講中國話均大相徑庭。蔣介石自信唯有他一人掌握著中國未來的鑰匙。

蔣介石對英國素持敵意,視之為經常將其帝國利益優先於中國利益。英國人也討厭蔣介石。一個英國使節下結論道:中國政府無法處理其自已的問題,蔣介石不具有控制全局的智能。邱吉爾對美國如此重視中國表示驚訝,他對羅斯福說「四億二千五百萬豬尾巴」。邱派駐中國的大使是獨眼單手的一戰英勇Adrian Carton de Wiart將軍。

由於日本人對緬甸的軍事壓力,英國改變了態度,接受中國國軍隊援助其殖民地,蔣介石派了一支孫立人將軍率領的二万五千人的部隊前往緬甸幫助英國人。蔣介石對史迪威將軍用中國最精銳的軍隊幫助英國人感到心痛,陳納德將軍喜歡蔣介石而討厭史迪威。杜律明將軍拒絕執行史迪威的命令,後來當日軍進攻緬甸東北時中國指揮官再次拒絕執行史迪威的命令,令其怒不可扼。隨後日軍進犯進逼中國邊境,雲南面臨威脅,陳納德請示蔣介石同意后,派飛機轟炸日軍打退了日軍的進攻,而此時史迪威失蹤,無人指揮抵抗日軍。過了一段時間后,史迪威出現在印度,原來當日軍進攻緬甸時,他率領二十六個美國人,十六個中國人,十三個英國人和四十名醫務人員、印度廚師和機械師及二十頭驢子和一條狗穿越原始叢林逃至印度。他從未向頂頭上司蔣介石報導,但在途上他與馬歇爾報告了為何棄部隊的原因,因為中國指揮官兩度拒絕執行命令,使他認為中國軍隊無法指揮而臨時作出該決定。蔣介石說史迪威拋棄了我們的軍隊,我很懷疑他是否知道軍紀的重要性。一九四二年五月底日軍幾乎控制了緬甸全境,切斷了中國對外海陸交通線。

史迪威寫了一份重整中國軍隊的建議於六月初在重慶面交蔣介石。他認為軍隊人數太多而質量太差,以致無法供應美國武器裝備,寧可少而精,可靠良好的武器裝備良好供應的幾個師,遠比眾多烏合之眾強得多。低效的下級和中級軍官應當撤換。對勇敢的軍人的獎勵應當迅速,加強醫療保障,懲罰應當迅速無情,無論犯規者軍階大小一視同仁。軍隊指揮官是個大問題,他們很少有效力。他們極少上前線,極少監督其命令的執行情況,前線戰報往往未經查驗即予接受,時常吹噓或隱瞞戰績以致引發嚴重後果。許多軍官是個性勇敢的人,但他們大多數人缺乏道德勇氣。我建議嚴厲懲罰不合格的指揮官,不清除低效不合格的軍官,軍隊將缺乏戰鬥力每況俞下,無論用多少裝備物資供應均無濟於事。應當建立一個全新的指揮體系,設立一個控制後勤供應,交通,通訊以及戰鬥力的總指揮。蔣介石應當予總指揮直接的權力,同時放手不干涉其指揮權。經此種改革,中國軍隊將能抵抗日軍進攻,直至盟軍反攻。

史迪威的建議遠遠超出嚴格軍事意義考慮。威脅體制的是將軍們的政治角色與軍事角色。將使吃空響的軍官收入減少,而任命全權指揮官,會使權力移至地方競爭者手中。如果一支三十個師的高效部隊,在單一司令官指揮下,將不可避免形成對蔣介石本人的挑戰威脅。而清洗資深軍官們將會動搖政權的支柱。美玲評論說,這些頭腦人物動不得,否則一切將蕩然無存。

另一根本問題乃是蔣介石是個民族主義者,他無意按照外國人的建議行事,改革他的軍隊。他視維護他的獨立性為他的權力的根本要素,美國人施壓越大,他的反彈越強,變得越加反美,更加堅持要走他自已的路。

英軍總司令Alan Brooke形容史迪威是個無可救藥的瞎眼的古怪脾氣大的人;而陳納德則是個缺腦子的勇敢的空軍。陳納德決定為他的飛行員開一家妓院,派手下一名將軍至香港征妓女,正式名稱僅供跳舞服務,但跳舞四周有廣大的黑暗角落和一個大花園,姑娘們回到跳舞時往往不可避免地衣服上沾著野花草。後來史迪威發現此事,即下令關閉之。 。

一九四二年二月蔣介石夫婦宴請陳納德的飛虎隊,當進飛虎隊已擊毖日軍飛機二百九十九架,擊毀傷敵機六百餘架,此外還炸毀不少日軍軍艦,減少了日軍對重慶的轟炸。

一九四二年夏天德軍在北非強勢推進,嚴重威脅英國在北非的地位,於是美國決定將駐印度歸史迪威指揮的中國戰區飛行大隊移往埃及。蔣介石指責史迪威放走飛行大隊,因為中國同樣受到日軍嚴重威脅,且更需要空軍支持,其實史迪威亦很惱火。後來蔣介石通過宋美玲威脅美國,並提出三大要求:(一)派三個美軍師到緬甸打通緬甸至雲南通道;(二)每月從喜瑪拉高雅山運送五千噸物資;(三)送五百架飛機給中國。若不能滿足這些要求,她威脅說其他盟國會幫助中國解除威脅,且親日勢力非常活躍,不排除與日本和解的可能性。問題在於美國是否想要中國與日本和解。由於歐洲和北非戰事正泔,蔣介石的要求無法滿足,他的威脅亦落空。

美國培訓孫立人和廖耀湘將軍率領的六万六千人中國軍人,他們首次直接領取薪餉二十英鎊,享有良好的醫療。羅斯福總統的私人顧問Lauchlin Carrie訪問中國后,建議撤換史迪威和駐華大使Gaiss.

史迪威在日記中評價蔣介石是個富於偏見,自大的暴君。中國政府是一種建立在恐懼和親朋基礎上的結構,在一個無知,任意,頑固的人手中操控。

蔣介石同樣抱怨史迪威。在給宋子文和駐美大使胡適的電文中他說:中國戰區沒有組織,或準備,似乎中國戰區的勝與敗,生與死皆與史迪威無關,此人對組織沒有多少價值,具體計劃及全面實施緬甸戰役,史迪威事先未徵求我的意見,也未向我作任何直接彙報。

蔣介石本人不太喜歡其美國盟友,不信任美國的動機,他的感情對史迪威引起的不快,又被一起一九四四年執行善意任務的將軍放大。在戴立舉行的一次宴會上醉酒,透露了美國對中國的真實評價,包括批評美玲,涉及蔣介石本人。

羅斯福在白宮會見史迪威和陳納德將軍問史迪威蔣介石是個什麼樣的人?「他是個猶豫不決,詭計多端,靠不住的老流氓,他從不信守諾言」,史迪威憤然咆哮道;羅斯福打斷他轉而問陳納德的看法「我認為蔣介石元帥是當今世界兩至叄個最偉大的軍事家和政治領袖,他從未違背對我的承諾」,陳納德平靜地答道。

後來蔣介石得悉史迪威將軍對他的評價后,他給在美國的宋美玲和駐美大使胡適的電報中寫道「他不僅羞辱了我們,他根本未考慮我們面臨的嚴重威脅,並錯誤地指責我們。這的確是難以吞下的苦藥。為了未來的緣故和戰爭勝利的需要,我希望羅斯福總統能理解我現在的困難處境」。

一九四二年和一九四三年宋美玲是世界上最有權力的女人。美國參戰使她在處理中國的最重要同盟事務上成為關健人物。她參加最高層會議,把握著蔣介石與美國顧問及白宮之間通訊的密碼。史迪威在日記中評價她:「敏捷,聰慧,實幹,真希望她是個男人,思想不深刻,但反應很快。非常坦率與公開。是個聰穎有頭腦的女人。直率,富有活力,精力旺盛,熱衷權力,易被公眾和諂媚左右,她的歷史(知識)相當弱。不向所有的中國對外關係的西方觀點讓步。中國人總是正確的,外國人總是錯誤的。」

一九四二年七月一日,美玲召集史迪威,陳納德和兩位中國空軍司令開會,她問中國將軍你們要多少架飛機?答二百架;問陳納德要多少?答:三百架。這就是她後來向美國要求送五百架飛機的由來。她用盡一切機會一切渠道力促,後來羅斯福果然部份滿足了要求。每月運送八千噸物資;送給中國二百六十五架戰鬥機。在雲南建立三座機場。

當日軍持續推進時,羅斯福敦促蔣介石予史迪威全權負責指揮權以對抗日軍。「我覺得中國的局勢令人擔憂,若不立刻採取實質有效合適的措施,我們共同的事業將受到嚴重損害」,羅斯福隨即派出兩位特使:前共和黨戰爭部長Patrick Hurley和一個商人Donald Nelson。前者的任務是擴大史迪威的權力,並將中共納入租借法案計劃。後者的任務是負責考察中國的經濟局勢。兩名共產黨特使曾訪史迪威,說共軍可以接受史迪威的指揮,但不接受蔣介石的指揮。史迪威答他希望訪延安,在馬歇爾的慫恿下,羅斯福在一封給蔣介石的電文中稱:「拒絕任何願意殺日本人者的支持是不明智的。史迪威想用東北軍即封堵共軍的國軍和共軍打日本。蔣介石重申必須將共軍和共區置於國軍控制下,共產黨方要求承認共產黨作為政黨的地位和組建民主政府,蔣介石堅持抗戰結束后再解決這些問題。

儘管史迪威期望與共軍合作,華萊士也熱衷於統一戰線,但蔣介石與史迪威衝突激烈更多的是西南戰略與緬甸問題。一九四四年初秋,蔣介石親自飛赴桂林指揮堅守。史迪威對此不以為然,在日記中寫道:「他們應當做的是射殺蔣介石與何應欽,結束遊戲。」他下令美軍撤離桂林。然後史迪威為中國守軍制定稱做「靈活運動戰略」,實踐意義指放棄城市。在抵抗一陣后,蔣介石接受之。但記錄史迪威對失敗如何影響。

史迪威回重慶時,蔣介石要他將美軍訓練的Y軍團從緬甸調回雲南守昆明。這使史迪威大怒。在日記中寫道:「這個瘋狂的小雜種,山核桃腦瓜,荒謬的理由和白痴的戰術和戰略概念,(撤回Y軍團)這是不可能的。」

史迪威立刻向他的頂頭上司馬歇爾彙報,馬歇爾正在魁北克參加英、美峰會,他立刻轉告羅斯福和邱吉爾。依蔣介石的觀念,保衛昆明比與史迪威在緬甸的軍隊保持聯繫更重要。這進一步惹惱了盟國,緬甸行動是為了打通中國供應線,訓練Y軍團的目的也是為此,現在蔣介石欲撤回Y軍團。假如日軍在雲南失敗,他們將從雲南進攻緬甸,盟軍在歐洲和太平陽節節勝利,唯有在中國戰場卻接連失敗。馬歇爾說服羅斯福給蔣介石指令其將全權授予史貯威,指揮Y軍團加強緬甸保衛,以避免一切致命的軍事災難,並暗示否則美國的援助得重新考慮。

陳納德後來指控史迪威從去年夏天始便作最後攤牌,撤銷供應,造成一種局面,使蔣介石不得不放棄指揮他的軍隊。他在回憶錄中寫道:「當他為保衛衡陽請求支援時,史迪威的副手說史迪威正在準備使蔣介石「真正面對失敗」,直到預計的事情明顯以前,無法提供援助。

羅斯福措辭嚴厲的指令信,赫爾利認為不妥試圖阻止給蔣介石。但史迪威堅持不能扣留信息,當史迪威將該函遞給蔣介石,讀後蔣說:「我理解」,然後一聲未吭,待史迪威離開后,蔣介石才爆發。

史迪威感到非常痛快,出了一口惡氣。他給妻子寫了一首詩表達了此種痛快淋漓的情感。比喻羅斯福的信象一團辣椒粉,嗆得蔣介石眼熱心虛,戰抖失聲,臉青白相間。當然該信很傷蔣介石的自尊心,也成為存封史迪威中國使命的判決書。蔣介石稱這是「我一生中最羞辱的信。」蔣說,「非常明顯美國旨在干涉中國內政。」

蔣介石起草了一份函,告訴赫爾利中國人受夠了史迪威的污辱。他回答羅斯福說,「中國同意接受一個美國司令官,但史迪威不合適。幾乎在他抵達中國那一刻起,便不合適」他指出「他忽視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而這是與盟軍合作成功的基礎」。共和黨與國民黨合作較順利,而民主黨和軍人傾向於與共產黨合作。

十月孔祥西轉達羅斯福表示如果蔣介石堅持,他同意替換史迪威。羅斯福的顧問Harry Opkins後來說這時誤傳。史迪威在日記中寫道:「FDR的做法是抹了我的脖子,將我一腳踢開」。蔣介石在國民黨中央執委會上敲桌子稱,如果接受羅斯福的建議,那就是接受一種新的帝國主義,使他變得與南京汪精衛並無兩樣。如果美國撤銷援助,我們仍能在西部四省生存。他的講話被透露給美國特使,使之轉達給華盛頓知道他的意圖。

十月十二日,赫爾利夜不能寐,半夜二點讓秘書草擬了一封函給羅斯福,建議撤換史迪威。「將軍是個好人,但他無法理解且不能與蔣介石良好合作。如果他繼任,可能失去中國。」赫爾利在發信前先出示給史迪威,史迪威形容其是「用一柄鈍開刀割我的喉管」。他仍期望馬歇爾能說服羅斯福。

但羅斯福拒絕再發另一封措辭激烈的函。他讓史迪威向蔣介石提出三名他可以接受的美國將軍。蔣介石電復稱「作為國家元首和最高司令官,要求召回一個他無法信任的官員的權利無庸置疑」,將問題擴大成他作為國家總統和中國主權讓羅斯福難以插手的問題。十月十九日史迪威被召回,另派魏德邁將軍(Albert Wedemeyer)取代之。

蔣介石授予史迪威中國最高勳章,被史迪威謝絕。他去見美玲,美玲哭了。蔣介石最後一次會見史迪威時說,他對事情發展到此種地步深感遺憾。當蔣介石送史迪威到門外時,史迪威動情地對蔣介石用中文說「最後勝利」。蔣介石將此歸因於共產黨從中作梗。十一年後他寫道:迄今對自已當年未及時識破中共對美國人愚弄的陰謀詭計而心痛。最後一位美國軍官與史迪威告別時,他說「上帝保佑我的繼承人」。何應欽在最後一刻趕到機場向史迪威致敬。史迪威回敬道:「我們還等什麼?」他連一天也不願意等,歸心似;離開重慶到雲南參加了一個美國旅遊團觀光,他致妻子函說「象在地獄的感覺」。然後在卡拉奇,繼回到美國,被告知不要向外界透露一個字,什麼也別說。

次年從印度經緬甸通中國的路開通,蔣介石下令命名為史迪威路。但卻未邀請史迪威出席慶典。該路一九四五年十月 日被放棄,二零零二年北印度州希望重新開通該路以促進經濟發展,但因安全問題被政府否決。當史迪威想到中國北方該老朋友時,蔣介石卻拒絕向他頒布許可證。歐文在華盛頓訪問史迪威並記錄道:「史迪威說他將肩扛紅軍的萊福槍感到光榮。」一九四六年十月十二日在睡夢中史迪威將軍平靜地去世。蔣介石在南京出席了他的追悼會,予之身後榮譽。

「史迪威幫助打開了通向共產黨之門」。忠誠蔣介石者及美國國會右派如是說,但這種指控顯然不符合事實。當他在重慶時,延安並未得到美國援助。

史迪威的戰地紀錄顯示,他很難是一個偉大的司令官。在軍事政策上,他未能完成他被指派的工作,也未能推進他建議的變革。一九四四年他堅持在叢林中,是一種迴避他的主要職責的錯誤作為,正如一九四二年他穿越叢林從緬甸至印度,是一種試圖證明通過個人的努力,而不顧他所率領的部隊的後果。他使他的總統消耗盡了耐心,他的誠實和原則過於經常表現為道學和自我滿足。在他與藹玲和美玲的同盟中,他阻止了一九四三年在中國進行改革的最佳希望。反之強化了他希望翻轉的力量。然後他未能估計日軍I的行動計劃的影響,且在中國人最需要幫助時,拒絕施援手。

(待續)

文章來源:百家爭鳴【郭國汀律師專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