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媒體看中國:中國航母掀起娛樂浪潮

Facebook

【新唐人2012年9月27日訊】(美國之音記者齊之豐報導)學文學翻譯的人,或長年從事文學翻譯的專業翻譯家都知道,在各類文學作品當中,最難翻譯的就是諷刺喜劇。因為諷刺喜劇與其賴以産生的土壤或社會/文化/語言/政治環境結合緊密,難以剝離,一剝離就會死,或半死不活,原來的笑料或笑頭變得索然無味,難以讓人笑起來。

如今,從事中國新聞報道的世界媒體記者,在將中國的發生的事情翻譯報道給本國讀者、聽眾、觀眾的時候,顯然也遇到了同樣苦不堪言的難以逾越的障礙。

在當今中國,重要性和娛樂性兼備的重大新聞層出不窮、俯拾即是之際,外國記者在進行報道的時候,往往只能報道這些新聞嚴肅性、重要性的一面,對其娛樂性的一面則是“茶壺煮餃子有貨倒不出”,於是常常只好割愛割捨。

這種割捨顯然不但有損於新聞報道的吸引力,也有損於新聞報道的完整性、真實性。

中國航母掀起娛樂浪潮

隨著中國第一艘航母下水的消息傳來,中國重要新聞的娛樂性/戲劇性/喜劇性難以借助世界媒體的報道走出國門、得到世界觀眾充份欣賞的局面再次凸顯出來。

當今中國新聞的娛樂性來自兩個渠道,一個是官方媒體,一個是民間的所謂自媒體。就中國第一艘航母下水的新聞而言,官方媒體和自媒體的娛樂性這次幾乎是並駕齊驅。

首先是官方媒體的娛樂性。

公平地説,中國官方媒體在報道這樣的新聞時面臨不小的挑戰。這種挑戰具體説來就是要推出並維持一種微妙的平衡,一方面要借助大力宣傳“中國第一艘航母交付海軍”來宣示當今中國的“國威”和“軍威”,另一方面又要避免因這第一艘航母而在鄰國間、世界上過多樹敵。

以新華社打頭的中國官方媒體莊嚴隆重地大力報道了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和總理溫家寶親自出席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號交付海軍的儀式,同時竭力讓世界其他國家放心。官方媒體這種“平衡報道”的苦心從新聞標題上可以略見一斑:

中國海軍闊步邁向藍色海洋(新華社)

中國有了航空母艦世界理應坦然接受(新華社)

航母不會改變防禦性國防政策(《解放軍報》)

假如説,上述中國官方新聞標題的明顯的宣傳腔難免令讀者忍不住打哈欠的話,接下來的新聞標題則會立即讓讀者眉開眼笑,甚至有笑到滾落座椅、笑斷氣的危險:

“‘瓦良格’變身中國航母始末:曾被當廢鐵賣”(中國經濟網)

“遼寧”號的前身是蘇聯建造了一半未能完成的“瓦良格”號航母。隨著蘇聯的解體,“瓦良格”號變成了一塊廢鐵,落在烏克蘭手中,成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

中國當局輾轉用廢鐵的價格買下這塊貨真價實的廢鐵,再花了不知多少重金(具體多少依然是中國的國家機密)將它改造成“中國的第一艘航母”。

人們不清楚如此宣傳“遼寧”號的廢鐵出身,到底是要宣傳它的優秀和光榮,還是宣傳它的破爛和不值錢,或宣傳在破爛上花大錢的可笑。但如此宣傳的娛樂性是不可置疑的。

娛樂哄笑的巨浪

説到來自中國的有關新聞的娛樂性,還應當加上這樣一則來自官方媒體的新聞標題:

“航母不適合直接用於保釣:殺雞不用牛刀 ”(《齊魯晚報》)

不錯,殺雞確實是不用宰牛刀。但《齊魯晚報》沒有提及中國的“遼寧”號航母雖然號稱“航母”,但至今不能供戰鬥機起落。

《齊魯晚報》刊出這樣的新聞標題,到底是要給日本或其他國家一個十足的震懾,還要是給世人提供一個十足的冷笑話或娛樂,只有天知道。

假如説,中國官方媒體的報道是一本正經,或半笑不笑,似笑非笑,讓人難以捉摸,那麼,“遼寧”號航母交付中國海軍在中國公眾和中國網民當中掀起的娛樂哄笑的巨浪則是一目了然:

“forever阿土:沒有武器系統,沒有艦載飛機,沒有核動力,卻號稱是先進的中型航母。”(新浪微網志,下同)

“白輪船1987:能做外殼也算是進步,航母的外殼貌似是一種特殊鋼,需要較高的工藝水準。當然這話更多是自我安慰。”

“逍遙的皛:中國是個負責任的大國,雖然刷了漆,貌似航母,其實真滴不具備軍事功能,各位放心,俺們木有食言。”

“相玉de香芋園:國家航母都能造,咋就造不出了利民的火車票網站呢”

網民“相玉de香芋園”在這裡所説的“利民的火車票網站”,是指在中國政府默許或策動的最近一波反日抗議示威(抗議日本“侵佔釣魚島”即日本所説的“尖閣諸島”)期間,中國鐵道部推出網際網路火車購票系統。鐵道部不知花了多少重金打造的購票系統極難使用,幾乎完全無用,被中國千百萬網民嘲笑為“比登陸釣魚島還難”。

世界媒體的一本正經

跟中國的官方、半官方和民間的報道和評論相比,世界媒體的報道要一本正經得多,娛樂性也要少得多。但世界媒體畢竟也不是吃素的,因為世界媒體可以報道中國官方媒體不能報道或報道很少的話題。

在中國第一艘航母正式交付中國海軍使用之際,美國主要報紙《紐約時報》發表記者JANE PERLEZ的報道,題目是“中國航空母艦入列,但專家們懷疑其價值”。報道説,

“美國的軍方規劃人員表示,中國這艘航母入列的意義不大。一些海軍官員甚至表示,他們很願意鼓勵中國建造自己的航母以及與之配套的艦船,因為這樣可以(讓中國不白白)費錢。”

然而,儘管中國國內有許多人認為,中國動用重金建造航母,尤其是用廢鐵來打造(或裝扮)航母純粹是貪污腐敗的軍隊和跟軍隊有關係的利益集團為了騙錢而忽悠公眾,但《紐約時報》記者PERLEZ在報道中指出,這艘中國航母對中國當局來説,畢竟還是有其內政和外交方面的意義或價值:

“中國共産黨代表大會預計將在下個月舉行。在這次黨代會上將開始10年一度的最高領導班子換屆。大張旗鼓地宣傳航母入列看來部分目的是要在黨代會之前凝聚民心。就國際目標而言,公開宣揚航母入列似乎是目的在於向南中國海的一些小國發出中國可以部署的海軍艦船越來越多的信號。這些國家包括美國的盟國菲律賓。”

“遼寧”號的玄機

跟幾乎所有的世界媒體駐中國的記者一樣,法國主要報紙《費加羅報》記者阿爾諾•德拉格朗日顯然也是因社會/文化/語言的隔閡難以向法國讀者傳送有關“遼寧”號的趣聞,於是只好專注于報道“遼寧”號的嚴肅的一面。

這位法國記者報道的嚴肅話題包括,中國官方媒體對“遼寧”號的一本正經的報道(“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經濟發展的利益”),胡錦濤、溫家寶出席“遼寧”號入列儀式;中國跟鄰國的領土爭端;“遼寧”號的前世和今生,等等。

與此同時,德拉格朗日也對前身為“瓦良格”號廢船的“遼寧”號的技術方面進行了一番挖掘:

“有關專家們仔細查看了一些衛星圖片或偷拍的圖片。其中一張顯示,有一架飛機停在甲板上。但是,當時這艦船(“遼寧”號)是停泊在海港內,飛機是用吊車吊到它的甲板上的。還有其他圖片似乎顯示,甲板上有飛機輪胎摩擦的印記。這讓人難免想到這艘航母是用上了彈射起飛技術,但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實這一點。不過,看來這艘航母已經裝備了艦載機著陸牽拉制動裝置。西方國家的情報部門認為,海軍掌握這種技術需要兩年到四年的時間。”

這位法國記者的報道,可以與中國網民在新浪微網志上發表的一則新聞性微網志相互啟發:

“讀雜書:【航母的著陸攔截裝置】港媒《東方日報》曾報道,由於俄方不滿殲-15戰機抄襲蘇-33艦載機,拒絕提供裝于航母的四套艦載機著陸攔截裝置。”

日本媒體的視角

中國和日本近來在釣魚島/尖閣諸島主權歸屬問題上的紛爭陡然激化。中國當局一方面在國內慫恿或默許所謂的對日抗議示威,另一方面則通過官方媒體發出對日本動武的威脅,並調遣民間和官方船隻頻繁接近爭議島嶼水域,試探日本方面的實力和決心。

這種大背景之下,“遼寧”號在中國海軍入列的消息自然引起日本媒體的密切關注。日本主要媒體的這種關切,可以用日本主要工商新聞報紙《日本經濟新聞》駐中國記者島田學的報道為代表。

在“遼寧”號入列的當天,也就是9月25日,這位日本記者發表報道,從中國的內政、外交、軍事、歷史和國際關係等方方面面對“遼寧”號入列的意義給予了全方位的展示和分析:

“在遼寧省大連改裝的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號于9月25日正式列入中國海軍服役。作為東北亞地區第一個擁有航母的國家,中國力圖強化遠洋投射能力。目前看來,這艘航母將用作訓練艦,但日本和美國等周邊國家意識到,東北亞地區的軍事平衡難免發生變化,並由此提高了警覺。”

“(中國執政黨共産黨總書記)胡錦濤參加了入列儀式。胡錦濤在下屆中共最高領導層內也將保留黨中央軍委主席的職務。因此,也有觀察家推測,胡錦濤的這一舉動大概是為了維持他的權力。”

“新華社(就‘遼寧’號入列而)發佈的背景解説提到,‘航母停泊的(黃海)海域,就是清朝的北洋艦隊被日軍全軍殲滅的地方’。在中國十月一日國慶節即將來臨之際,中國當局向人們展示了一種意圖,這就是在發揚國威的同時鉗制在尖閣問題上跟中國對立的日本。”

“‘遼寧’號是由從烏克蘭購買的航母‘瓦良格’改裝的,並非中國自産的航母。目前還不清楚它將配備給哪個部隊,但據信將歸屬大本營在山東省青島的北海艦隊。”

中國網民一種視角

中國第一艘航母正式加入中國海軍編制(入列),世界媒體各有自己的視角。

在中國政府策動的廣泛發生對中國人打砸搶燒以抗議日本的鬧劇性示威之後,日本媒體更是有自己的特殊視角。

然而,在新聞觀察和評論的角度精巧方面,中國網民也不是等閒之輩。例如,以下一則新浪微網志,就把‘遼寧’號入列跟中國的政治和日本巧妙聯繫起來:

“春王正月:看此視頻,實在感覺不到航母入列後的任何自豪。大國需要大國民,不是暴民。”

使“春王正月”發出上述感慨評論的,則是如下一則微網志:

“頭條新聞:【西安重傷日係車主被打視頻曝光:嫌犯躍起重擊】昨天記者得到一段‘9•15’西安日係車主李建利被砸重傷案的現場視頻,比較完整地記錄事發經過。視頻顯示,卡羅拉轎車遭圍堵後,李建利手持磚頭護車,同嫌犯發生衝突,被後者重擊四下倒地。”

這樣的一個國家對全世界展示了一種什麼“國威”,只有天知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