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9月14日讯】 虽然我们先把厢房作了一番介绍,但实际上走入内宅最为抢眼的还是正房,高大、舒展、位置居中。
正房位于整体院落的中轴线靠后,面南背北,其开间、高度都是整座住宅中最大的,做工、用料也最为考究,各方面都与其他房间形成鲜明的主次关系。其开间数目等情况前便已有介绍,说起高大,不但是房屋室内本身高大,而且正房下面的台基也最高。最夺目的还是那舒展的屋顶、灵动的飞檐。
这飞檐是中国建筑最典型的代表,从屋脊成下凹的曲线形延伸下来,到屋檐处又向上方翘起,故曰飞檐,在世界各民族建筑中独树一帜,即便日韩古建筑中也有,那也是与中国一脉相承的。这种样式作为建筑结构的一部分,自有其实际功用,作为木结构为主的中国古建防雨水的好坏直接决定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屋顶下凹的曲线使屋顶中间陡峭,雨水下流很快速顺畅,屋檐伸出墙壁很远,既防止下雨直接淋到柱子和墙壁,又使雨水滴落之处远离建筑。
屋檐伸出去的距离各个时代是有区别的,现存最古老的是唐代建筑实物,屋檐伸出距离达到柱子高度的一半,年代越靠后屋檐伸出的越少,清代建筑只达到柱子高度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少。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如果留心的话你会发现,屋檐无论伸出多少都会超过下面整栋房子的基台,这样雨水从屋檐流下以后落到基台以外,有效的保护木柱根部不受水湿之患。可是屋檐伸出去那么远会影响采光,我们的先人就把屋檐翘起来,形成飞檐,就不至于遮挡很多光线,又有效的起到防水效果,更重要的是形成中国建筑独特的美学效果,敦厚结实的建筑竟然还有充满灵气的动感,中国古建的无穷韵味全在于此。
提到中国传统建筑的韵味就无法不提起一个人——梁思成,他是梁启超的大公子,大名鼎鼎的才女加美女林徽因就是他的夫人。梁思成是中国建筑史的开山鼻祖,与林徽因和其他同仁在战火纷飞的动荡年代不畏艰辛实地考察研究中国各地古建筑实物,他们是那个时代中国社会的精英,有着显赫的家族背景,出国留学接受西方系统的现代教育,他们真的爱自己的国家和文化。首先阅读大量典籍和地方志搜寻古建的记载,然后背着行囊去实地考察,多么贫穷落后的地方也阻挡不了他们,有时很多天吃饭能喝热水、有咸菜都是奢侈,住乡间旅店在昏暗的油灯下发现床单污秽不堪,污秽形状却又瞬息万变,原来是爬满的跳蚤。为了测量建筑构件的尺寸梁思成亲自钻进千年的屋顶天花板里,没有任何保护措施亲自爬上应县木塔的塔顶铁刹,这些历代工匠都望而生畏的工作,他带着自己的夫人都干了,这与他们的身世和社会地位是何等的悬殊,就是因为对我们祖国传统建筑深深的眷恋和强大的责任感、使命感。
梁思成一生追求建筑的民族特色,非常强调建筑的屋顶要突出民族韵味,设计了很多大屋顶建筑,现在很多被当作保护单位的49年以后的建筑都是在这一学术思想指导下设计的,看后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梁思成五、六十年代拚死呼吁保护老北京城的特有格局和建筑,最后他失败了,他痛断肝肠,疯狂的岁月里很多人把他当作革命的绊脚石,他以死抗争,坏人就要把他斗倒、斗臭。由于梁思成的学识和为人深受敬重,大家都想走个过场,应付一下运动形式而已。可是有个叫何祚庥的带头批判梁思成,说他追求建筑的民族形式是浪费国家财富,是搞封建复辟,甚至找来一些北京农民说进城卖菜就是因为有城墙阻挡,不得不多走很多路才能通过城门,所以证明城墙是封建帝王奴役人民的工具,梁思成反对拆除北京城墙就是反对人民翻身解放,最后用这种卑鄙的方式把中国建筑的学术权威彻底斗倒。
这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和古建筑实物悲惨命运的极致,我想作为深爱自己民族传统建筑的人来说宁可随着先人的杰作去了,也不愿在这个污浊的漩涡中去争辩,所谓“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浊陷渠沟!”我不知道那些貌似为人民说话的人、貌似革命激情澎湃的人是不是与生俱来的从骨髓里憎恨我们民族的文化、民族的建筑,是不是它本来就是应劫而生的奸邪之徒。(待续)
文章来源:《新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