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9月11日訊】蔣介石敗退台灣以後,一直念念不忘反攻大陸。其間,美國曾三次考慮用原子彈襲擊中國大陸,但蔣介石三次出面表示反對。
朝鮮戰場險用原子彈
蔣介石1950年12月1日的日記記載:杜魯門與美國朝野主張對中共使用原子彈,應設法打破之。
據《文史參考》披露,1950年入朝的中共軍隊先後在西線和東線發起攻擊,美軍受到沉重打擊。1950年11月30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在記者招待會上宣稱:「聯合國部隊不打算放棄他們在朝鮮的使命」,「將採取任何必要的步驟應付軍事局勢」。記者問他,「任何必要的步驟」是否包括使用原子彈。杜魯門說:「我們一直在積極地考慮使用它。」顯然,蔣介石12月1日的日記是針對前一天杜魯門的講話而寫。「應設法打破之」,表明蔣介石反對美國對中共使用原子彈。
蔣介石完全支持當時的韓國政府。6月26日,即朝鮮戰爭爆發的第二天,蔣介石就立即召集會議,討論出兵援韓問題。29日,他決定出兵3個師,並派顧維鈞向美國政府交涉。後來,蔣介石又曾多次向美國表示,堅決支持韓戰。12月1日,他曾託人轉告麥克阿瑟:「韓戰挫折甚念,如需中國儘力之處,無不竭誠效勞,願共成敗。」但是,他一聽到杜魯門有用原子彈對付中共的「考慮」,還是堅決反對。
反對攻擊越南和大陸
1954年4月17日,蔣介石擬定《本星期預定工作課目》中,其中第3項寫道:美國氫彈、原子彈不令用於越南與中國大陸。
根據這一則日記可知,美國曾再次準備用原子彈,以至氫彈攻擊越南和中國大陸,而蔣介石再次反對。次天,蔣介石日記雲:「約見美太平洋總部霍華德參謀長。」顯然,「『不令』美國使用原子彈」,是蔣介石確定的對霍華德的談話內容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後,胡志明領導的越盟在越南北方的河內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國(簡稱「北越」)。法國為爭奪對越南全境的控制權,於1945年9月對北越發動戰爭。1954年3月,在中共的軍事援助下,越軍以優勢兵力進攻奠邊府,全殲法軍1.6萬人,俘虜法國步兵司令德卡特萊少將,法軍敗局已定,準備撤出越南北部,而美國則準備介入。
為了反攻大陸,支援法軍,蔣介石于當年2月命其副總參謀長彭孟緝制訂一項「雷州半島方案」。其內容是,在廣東的雷州半島登陸,以之為「第一灘頭陣地」;向北,進攻廣東、廣西,威脅南寧;向南,進攻海南島,阻斷中共接濟越南的通道。蔣介石覺得,這一方案「或易為美國所接受乎?」
從蔣介石的日記可知,為了挽救法軍在越南的敗局,美國曾準備以氫彈、原子彈襲擊越南和中國大陸。霍華德的台灣之行,旨在徵詢蔣介石的意見,而蔣介石的態度是反對。
反攻大陸拒借原子彈
1954年10月20日,蔣介石日記雲:召見叔明(王叔銘,1952年升任台灣空軍總司令部總司令),詳詢其美空軍部計劃處長提議,可向美國借給原子武器之申請事,此或為其空軍部之授意,而其政府尚無此意乎?對反攻在國內戰場,如非萬不得已,亦不能使用此物。對於民心將有不利之影響,應特別注意研究。
蔣介石深知,自己初退台灣,立足未穩,完全不具備反攻大陸的條件。蔣介石要反攻大陸,首先必須解除美國的所謂「台灣中立化」的束縛。朝鮮戰爭爆發后,杜魯門曾宣布,命令第七艦隊開進台灣海峽,以阻止從中國大陸對台灣和從台灣對中國大陸的一切海空活動,將台灣海峽「中立化」。美國的這一決定既反對大陸解放軍跨海進軍台灣,也反對台灣蔣軍跨海進攻大陸,對海峽兩岸都有限制。
蔣介石要反攻大陸,還必須爭取美國的軍事和經濟援助。美國人在很長時期內對蔣介石的反攻大陸計劃不感興趣,認為這隻是蔣的夢想,因此,對蔣的軍事援助也不很積極。
到了1954年,美國人對蔣介石反攻大陸計劃的冷漠逐漸出現轉變跡象。當年2月,台灣與美方召開「共同防衛台灣作戰會議」。4月,蔣軍與美軍在台灣南部共同舉行「聯合大演習」,14日,蔣介石邀請美國軍方高級將領普爾少將等人聚餐,參加者一致表示,願隨蔣介石「並肩反攻大陸」。美國空軍部計劃處向蔣介石提議,只要蔣申請,即可出借原子彈供反攻大陸之用。
蔣介石當然知道原子彈的厲害,也知道此物對他反攻大陸會很有用,但他更清楚,此物「使用」不得,一旦使用,「對於民心將有不利之影響」。後來的歷史表明,蔣介石終其一生,沒有向美方提出有關「申請」。
原標題:美考慮用原子彈攻中國大陸 蔣介石三次反對
文章來源:《世界新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