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書連載】《民族英雄蔣介石》(十八)

Facebook

【新唐人2012年8月29日訊】【導讀】真實的蔣介石雖然並非道德完人,也非聖人,然而卻不失為一個仁心有餘的正人君子,堂堂正正的英雄偉人。他的一生時而波瀾壯闊,時而波濤洶湧。本來他完全可以引領中國人民走出受列強欺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業。不幸的是,由於邪惡至極的共產黨惡魔的強力干擾,竟致壯志未酬身先死,以致大陸中國人民迄今仍真正生活在毫無法律保障,沒有自由,沒有人權的水深火熱,道德淪喪的罪孽深淵之中。

本書根據英美各大學歷史學教授中國問題專家的相關二十餘部專著綜合編譯 ,著重參考了日本中日關係專家Keiji Furaya的經典名著《蔣介石:他的生活與時代》,張戎女士之《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辛灝年博士之《誰是新中國》和美國專家喬納森之《蔣介石大元帥和他丟失的國家》與《一個偉大的強國興衰史》,及大量相關專題論文。作者在大量研究中日雙方歷史檔案及精研蔣介石眾多演說,信件,日記的基礎上撰寫了此部宏篇巨著,內容詳實,論據充分,立論客觀公允,是西方包括漢語世界研究中國現代史和蔣介石的權威經典著作。書中披露的大量真實史實,對還原蔣介石和中華民國史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

(接上期)

三十八 國民黨與蘇聯決裂

一九二七年八月七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因為清黨后,中共黨員從五萬降成一萬,從上到下瀰漫著悲觀失望情緒。八七會議由共產國際代表羅明納茲監督,主要解決領導問題,陳獨秀成為替罪羊,他躲藏在武漢近郊未出席會議。與會者是瞿秋白,毛澤東,鄧中夏,蔡和森和其他人,瞿秋白當選新任總書記。九月十九日中共政治局決議不再使用國民黨的標語。瞿秋白奉共產國際之命奉行冒險主義,主張採取軍事對抗行動,計劃武裝起義,推動革命浪潮,決議在湖南和湖北發動秋收暴動。毛澤東率領二-三千(實際上僅約一千五百人,到上山為匪時僅剩下約五百人)農民,礦工,舊軍人和無業游民到處挑動暴亂,人民視毛的隊伍為土匪,他們的作為也確實與匪幫一樣。所到之處燒殺搶劫樣樣干,但農民並未跟隨毛造反。瞿秋白歸責于毛澤東,解除了毛的政治局侯補委員職務。

彭拜出身於大地主家庭,畢業於日本的大學,一九二一年加入中共,參加過南昌暴動。一九二七年十一月一日他在廣東海豐和陸豐建立起中國第一個蘇維埃政權,沒收地主土地,不到三個月赤衛隊屠殺了不下一萬人。一九二八年三月該蘇維埃政權被國軍消滅。

一九二七年八月和九月初,武漢政府與南京政府談判,產生了一個憲政特別委員會,討論各方分歧。正當似乎達成協議之際,汪精衛譴責聯合觀念。一九二七年九月唐生智趁蔣介石辭職之機,進軍南京中心地區,但隨即唐生智軍中發生叛亂,十月南京軍反擊進軍包圍武漢,(注一)汪精衛於九月中旬撤離武漢,唐生智陷於孤立。經一個月的戰鬥,被南京軍擊敗,武漢政權也隨之完結。

三十九 廣州暴動

一九二七年十月中旬,由於蔣的辭職,使得武漢政府中那些反蔣的人重新與南京政府合作,包括許多武漢的領導人;應張發奎之邀,汪精衛前往廣州,決定以廣州作為反南京蔣政府的基地。欲達此目的,他首先得清除支持南京政府的李濟深,因此汪精衛支持張發奎趕走李濟深。汪精衛堅持召開中央執委會全會是唯一合憲的解決方案。十一月汪精衛,胡漢民,宋子文在廣州發起新的國民政府。蔣介石此時回到上海,支持汪的提議,並邀請汪到上海商談,協商組建一個新的聯合政府。(注二)

一九二七年十一月七日張發奎在廣州發動小型政變,將反汪精衛的軍人趕走,激怒了在上海和南京的許多國民黨元老,譴責共產黨在廣州的影響;十一月十五日汪精衛以赴滬與蔣介石談判為由,邀請李濟深與他一道赴上海。當汪李尚在途中時,張發奎發動政變,奪取廣東政權。黃紹雄省長被迫逃亡,張的軍隊開出廣州反擊廣西軍,致使廣州城內僅留少量部隊住守,而留守廣州的黃浦軍校士官團和另一個團皆受共產黨影響。廣州暴動時葉劍英在軍校工作,由另一共軍梁平楚指揮約三千名士兵。共產黨預計有大量工人參加,海陸豐農民蘇維埃亦會予支持。張太雷和葉劍英及紐曼在蘇聯領事館陰謀策劃暴動計劃。十二月十一日,軍校士官生團首先行動,佔領警察局和多數政府大樓,成立工農兵蘇維埃政府。蘇兆征任主席,蘇人在上海,由張太雷代理。葉挺任紅軍司令,惲代英任總書記,彭拜任土地委主任。雖然街上有成千上萬人,但極少人加入暴動,僅是一些流氓手扎紅布條,燒殺搶劫,混亂和大屠殺持續了三天三夜,全城約一万五千人喪生。官員,商人被殺,警察局被襲擊,主要商店均被搶劫。

國民黨隨後開始反擊,戰鬥特別殘酷,李福林的第五軍團和第四軍團第二師的薛岳部開始反擊。張太雷當場被打死,葉挺逃至香港。事後調查的秘檔顯示,蘇聯插手了廣州暴動。查明一名蘇聯副領事和他的助手牽涉暴亂,十二月十四日,南京國民政府解除與蘇聯外交關係,關閉蘇聯在中國所有外交和商務機構。按官方數據廣州暴亂導致五千七百人死亡,女人凡短髮者皆槍決。蘇聯領事館遇襲擊,五名外交官被殺,南京政府隨即下令關閉全國蘇聯領事館。(注三)廣州公社一開始便註定失敗,它未得到預期的市民,工人和農民的支持。

四十 北伐第二階段

一九二七年十二月十一-十三日共產黨廣州暴動,促使南京政府關閉全國蘇聯領館,重創了汪精衛的聲譽,且由於汪與左派的關係,削弱了他在國民黨中的實力,迫使他選擇退休到法國。(注四)一九二七年十二月十四日,孫傳芳部一萬人,張宗昌部六萬人,在裝甲車和安國軍飛機協助下大舉反攻。北伐軍在兩天內擊潰他們並將其趕至山東邊境。蔣介石由於一九二七年十二月國軍的勝利,及上海工商金融界的財金支持而進一步增強了實力。國民黨中央執委會,再次任命蔣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並任命蔣任中央軍委主席。到一九二七年底,蔣介石已成為南京國民政府無可爭議的首腦。(注五)

一九二八年一月二日南京政府電報蔣介石要求他立即復職,完成北伐任務。黨政軍領導人皆來電支持。一月四日蔣在譚元凱,陳立夫等人陪同下離滬赴南京,沿途受到民眾自發歡呼。譚元凱為歡迎群眾的熱情場面感動,對蔣說:「今天人民對你的歸來興高彩烈,與去年八月他們得悉你辭職的新聞后的沮喪與失望形成鮮明的對比。」

一月七日蔣正式恢復北伐軍總司令職,兩天後蔣向所有的官員和部下發表一篇文告,表達去年未等到中央當局正式接受他辭職,而局勢卻有必要使他離開的遺憾。他說,「非常感謝戰友們,為了黨的事業,面對如此眾多的內外困難而英勇奮戰」。他表達了一種信念:「黨的團結很快將得以實現,在同志們的幫助支持下,我們能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完成北伐,實現孫中山的遺願」。同日,蔣亦向國民黨員和全體國民發表另一篇文告:請求他們的支持。蔣說:「我想要我的同志們攜手並肩,我的同胞們支持我們……我渴望你們的忠告和建言,我們黨和國家的未來取決於你們。」蔣起誓他自已將「支持中央當局,以便加強政府的基礎,鎮壓所有共產黨活動,以便保障人民的和平與秩序」。蔣說:「至於所有的黨政事務,我認為中央政府當局應負完全責任。作為中央執委會委員,我將遵循其他委員的指導,並共同承擔責任」。(注六)恢復北伐,統一中國。

四十一 中央執委會四中全會

一九二八年二月 日國民黨中央執委會召開四中全會,三十六名執委,十二名監委,到會二十九人。汪精衛及其追隨者未出席。會議由譚元凱主持,蔣介石在開幕式上說「共產黨用盡一切手段,阻礙我們的革命,破壞了我黨的紀律原則,我們發現了他們的陰謀。今天到會的都是我黨的忠誠黨員,這次會議是我黨煥發青春活力的會議。它也給我們一個機會,使中國恢復青春。」(注七)會議重點解決重建組織和政府的問題。廢止先前與蘇聯合作及容共的決定。召開常委,國務委和軍事委會議,決定全國黨員重新登記,並定於八月召開國民黨三大。

新軍委有七十三名委員,蔣任委員長。譚元凱當選國務委員會主席。蔣介石續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大會一致決議全黨竭力完成北伐。

會後蔣介石先到徐州前線考察軍隊和戰略要地,然後回南京重組第一路軍為第一集團軍(共十八個軍何應欽任司令)。一九二八年二月 日蔣介石赴開封與馮玉祥商討北伐,蔣將馮玉祥的二十五個軍的國民軍重組為第二集團軍,閻錫山的十一個軍組成第三集團軍,李宗仁的十六個軍組成第四集團軍。另有九個獨立師。北方軍閥則由坐鎮北京的張作霖指揮的孫傳芳,張宗昌,張學良和楊義庭部共約百萬。

注 釋

【注一】 Edwin P.Hoyt, The Rise of the ChineseRepublic, Mcgraw hill Publishing Co.New York 一九八九)p. 八七

【注二】 Dick Wilson, China』s Revolutionary War,Weidenfeld and Nicolson(Academic) London, 一九九一)p.二四

【注三】 Jonathan Fenby, The Penguin History of Modern China:The Fall and Rise ofa Great Power, 一八五零-二零零八.(Allenlane Penguin Books, 二零零八)p.一六一.

【注四】 Wolfgang Franke, A Century of ChineseRevolution 1851-1949,(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 一九七零) p.八零

【注五】 Dick Wilson, China』s Revolutionary War,Weidenfeld and Nicolson(Academic) London, 一九九一)p.二五

【注六】 Keiji Furaya, Chiang Kai-Shek His Lifeand Times, translated by Chun-Ming Chang, (St.John』s Universtity 一九八一)p.二三七

【注七】 Keiji Furaya, Chiang Kai-Shek His Lifeand Times, translated by Chun-Ming Chang, (St.John』s Universtity 一九八一)p.二三七

(待續)

文章來源:百家爭鳴【郭國汀律師專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