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8月26日訊】【導讀】包公案-龍圖公案(又名《百斷奇觀龍圖公案》、《龍圖神斷公案》、《包公七十二件無頭案》),作者不詳。本書以百則故事情節敍述包公四處巡行斷案丶精察決獄的故事,反應了包公在斷案時表現出的超異智慧及包公的秉公執法,清正廉明和剛直不阿。通過包公審理過的一系列「人命」、「姦情」、「盜賊」、「爭占」等類案件均得以昭雪,完整全面的塑造了一個為民除害的清官形象。本書故事情節曲折,內容廣泛,對當時的社會生活作了生動而深刻的描繪。書中雖是沿襲了《包孝肅公百家公案演義》的部份情節,但仍值得一讀。
(接上篇)
第四十七則 蟲蛀葉
話說河南開封府新鄭縣,有一人姓高名尚靜者,家有田園數頃,男女耕織為業,年近四旬,好學不倦。然為人不善修飾,言行舉止異常,衣雖垢敝不浣,食雖粗糲不擇,於人不欺,於物不取,不戚戚形無益之愁,不揚揚動有心之喜。或時以詩書騁懷,或時以琴樽取樂。賞四時之佳景,玩江山之秀麗。流連花月,玩弄風光。或時以詩酒為樂,冬夏述作,春秋遊賞。謂其妻曰:「人生世間,如白駒過隙,一去難再。若不及時為樂,我恐白髮易生,老景將至。」言罷即令其妻取酒消遣。正飲間,忽有新鄭縣官差人至家催秤糧差之事,尚靜乃收拾家下白銀,到市鋪煎銷,得銀四兩,藏入袖內,自思:往年糧差俱係里長收納完官,今次包公行牌,各要親手赴秤。今觀包公為官清正,宛若神明,心懷肅畏,遂帶錢銀另買牲酒香儀之類,逕赴城隍廟中散福,不覺貪飲幾杯,出廟之時,錢銀已落廟中。不防街坊有一人姓葉名孔者,先在鋪中,見尚靜煎銷銀兩在身,往廟許願,即起不良之意,跟尾在尚靜身後,悄悄入廟,躲在城隍寶座下,見尚靜拜神辭出,即拾其銀回訖。尚靜回家,方覺失了錢銀,再往廟中尋時,已不見蹤影。無可奈何,只得具狀逕到包公台前告理。包公看了狀詞道:「你這銀兩在廟中失去,又不知是何人拾得,難以判斷。」遂不准其狀,將尚靜發落出外。尚靜叫屈連天,兩眼垂淚而去。包公因這件事自思:某為民官,自當與民分憂。心中自覺不安,乃具疏文一道,敬詣城隍廟行香,將疏文焚於爐內。禱告出廟回衙,令左右點起燈燭,將几案焚香放在東邊,包公向東端坐禱祝,坐以待旦,如此者三夜。是夜三更,忽然狂風大起,移時間風吹一物直到階下,包公令左右拾起觀看,乃是一葉,葉中被蟲蛀了一孔。包公看了已知其意,方才吩咐左右各去歇宿。
次日,包公喚張龍、趙虎吩咐道:「你即去府縣前後呼喚葉孔名字,若有人應者,即喚他來見我。」張、趙二人領命出衙,遍往市街,叫喊半日,東街有一人應聲而出道:「我乃葉孔是也,不知尊兄有何見諭?」張、趙二人道:「包公有喚。」
遂拘其人入衙跪下。包公道:「數日前有新鄭縣高尚靜在城隍廟裡失落去白銀四兩,其銀大小有三片,他在我這裡告你,我亦知道是你拾的,又不是去偷他的,緣何不把去還他?」葉孔見包公判斷通神,說得真了,只得拜服招認道:「小人在廟中焚香,因拾得此銀,至今尚未使用。既蒙相公神見,小人不敢隱瞞。」包公審了口詞,即令左右押葉孔回家取銀。復令再喚高尚靜到台,將銀看認,果然絲毫不差。包公乃對高尚靜道:「你丟了銀子,係是葉孔拾得。我今與你追還,你可把三兩五錢秤糧完官,更有五錢可分與葉孔以作酬勞之資,自後相見,不許兩相芥蒂。」二人拜謝出府。高尚靜乃將些散碎銀兩備辦牲物並香燭紙錠,逕往城隍廟還願,深感包公之德。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