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書】延安日記(123)

Facebook

【新唐人2012年8月26日訊】【編者的話】《延安日記》作者彼得•巴菲諾維奇•弗拉基米洛夫,蘇聯人,1942年至1945年,以共產國際駐延安聯絡員兼塔斯社記者身分,在延安工作。作者以日記形式,根據他的觀點,記述了延安的政治、經濟與文化等各方面的問題。全書以抗日戰爭時期中共與蘇共的關系為背景,記述了中共的整風運動、中共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對中共與當時駐延安的美國軍事觀察組織的接觸以及中共與國民黨的關系等問題,均有評述。

《延安日記》

1944年12月13日

毛澤東談到,急需召開代表大會。

重大事件即將來臨。必須使全黨認清形勢,鞏固整風成果,配備黨的高級機構的班子。

在討論蔣介石的反提案之後,中共領導開始考慮,這樣的會談究竟是否有必要進行下去。經過熱烈討論之後,主席命令對蔣介石提的國共協定草案,不作任何反應。

毛採取報復措施,決定立即把他派到國民黨那裡去的代表撤出重慶,以便使中央政府首腦處於窘境(因為美國人遵照羅斯福的命令,正在給他施加壓力)。

主席明確發布命令,董必武和周恩來不必再回重慶。聰明的一著!可是,我已經習慣於延安外交的反復無常了。

就在一個月之前,主席寫信給美國總統,說他一直努力想同蔣介石總統簽署一項協定。按照毛澤東的說法,這個協定會給中國人民帶來幸福。

延安對於董必武和周恩來的撤離,將以他們需要向領導作定期匯報來解釋。

1944年12月14日(1)

以下是毛澤東對我解釋的中共領導所執行的外交政策的意圖:

1.盡力幫助國內進步勢力的發展。

2.通過宣傳鼓動來孤立反動派和頑固派。

3.從日本人手裡奪取土地,擴大解放區。

他特別強調,根據這樣的方針,同美國人接觸是有利的。美國人想藉助中共的兵力,就會作出一些讓步,並對蔣介石施加壓力。自然,隻字不提他的實際目的。

事實表明,同美國人接觸,結果失敗了。比較保守的美國政客的慎重的、不信任中共的方針,正在占上風。盟國寧可把將來在中國爭取政治優勢的鬥爭,永遠同蔣介石政府的體制聯繫在一起。事實上盟國拒絕給八路軍和新四軍提供武器裝備,就是證明。顯然,白宮否決了利用八路軍和新四軍作為突擊力量來在中國打敗日本人的設想。也許美國人考慮到了毛澤東想在鬥爭過程中奪取國家的廣大新地區的秘密意圖。因此,延安和華盛頓之間的會談陷於僵局。美國政客不把寶押在毛澤東身上,不擔這個風險了。對他們來說,重慶政權從各方面看來似乎都更加可靠,但是,解放運動的發展行將日益縮小這個政權的基地,這就是他們的階級估量的錯誤所在。

美國人並不了解實際情況,這使毛澤東極為惱怒。他已經用了一切辦法,來向他們證明,他們同特區聯盟是正確的,必要的。他對中國的現在和將來的看法,對中共在權力鬥爭各階段中起的作用的看法,已經是講得夠坦率了。

當然,他們所採取的立場(他們的觀點)是有道理的。他們清楚地知道,毛澤東想乘機撈點好處。毛的政策當然帶有這種因素。乘機到處撈東西(他這樣作的時候不惜大為許願,而又從來不講原則),這是他的慣技。對毛說來,要增強實力,就得撈東西。至於怎樣使用這種實力,在這方面他倒並不需要什麼勸告。他所追求的只是實力!他發動整風來整人,希望得到美國軍火,利用東方各國人民要求解放的情緒,利用馬克思主義以及同聯共(布)的所謂國際友誼來進行蠱惑宣傳,他就是靠這些辦法來增強實力。

實力,這是他的政策的主要立足點。他不願一切原則想憑武力來得到權力。

赫爾利將軍和主席於11月在延安的幾次談判,產生了幾項(美國人所)沒有料到的、肯定會影響到國共兩黨之間今後關係的先決條件。在現階段,這些條件很容易使國共關係更加惡化,甚至嚴重惡化,這是確定無疑的。這除了怪赫爾利將軍之外,就不能怪誰了。正是他的調處給了毛澤東幾張同重慶進行政治賭博的王牌。

毛澤東為不受約束地進行政治活動找到了正式理由,因為不是別人,而是美國使者,在延安同意了國共之間的政治解決綱領。現在,在蔣介石的壓力下,這個綱領又被宣布為不能接受了。(待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