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8月24日訊】千人調查後的幸福觀折射出甚麼?
網上有篇署名兆基雜談的文章,公布了,作者對近千人進行的“甚麼是幸福?”的路邊隨機調查結果。調查對象,主要是退休老人和年青人。
退休老人的幸福指標,主要有:1、健康長壽,能看得起病 。2、有碗飯吃。3、全家平安,特別是家裏沒有人被抓。4、子女孝順,不再被啃老。5、不被當官的欺負。6、私人財產不被侵佔。7、兒孫能夠找到工作。8、退休金錢數,隔一兩年能加點兒,或者日常生活用品價格能降下來點兒。9、退休金能有2000元。10、能天天買得起魚、肉。11、能有一套真正永遠屬於自己、不被隨意拆遷的房子,或者遇著拆遷,補償數額能夠公開公正。12、擺個小攤兒補貼生活,不受到城管、工商等驅趕敲詐。13、路上發生意外,能夠有好心人幫助。14、有了急病到醫院,能先救人後繳費。15、見到普通官員,能夠打個招呼說上幾句話••••。
青年人的幸福指標,主要有:1、能夠找到一個比較好的工作,工資每個月能有四、五千元。2、能夠當上公務員。3、能夠買得起房子和車。4、能夠討得起老婆。5、父母不用自己負擔。6、能夠成為或者嫁給一個億萬富豪。7、家裏經常有人來送禮求你辦事。8、能夠經常坐主席臺。9、外邊有一兩個情人,而家裏老婆不鬧。10、做個官二代或富二代。11、能夠有錢或者公費,在國內外旅遊。12、經常有灰色收入。13、有一個真正能夠公開公平競爭的平臺。14、辦事、升職、加薪不用塞紅包。15、見到上司不用低三下四。16、當上大官,貪污受賄幾個億後,馬上能夠移民。文章最後說,這些對“甚麼才是幸福”的回答,折射出了甚麼?還是各抒己見吧。
中國的反經濟學
博客中國,有一篇經濟學家胡星斗,在最近的 “中國改革20人論壇”上的發言。他說:自1949年以來,中國一直流行“反經濟學”。反經濟學的意思就是:處處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名,違背經濟學規律,不相信發達國家摸索、積纍了幾百年的文明規範,漠視,經濟學家歷經了幾個世紀,苦心研究的經濟學成果,搞出一個權力經濟、以權力配置資源的中國模式的怪胎。反經濟學,不是一門學問,而是一種災難性的實踐。這個實踐,60多年來一直在持續著,無論改革開放之前,還是之後,本質的東西沒有變:都是不擇手段。改革開放之前,是不擇手段搞政治,改革開放之後,是不擇手段搞經濟﹔都是違背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
改革開放之前是完全違背,改革開放之後,是選擇性的,但仍然大範圍的違背政治經濟規律,違背普世文明。改革開放之前,消滅地主、三大改造、大躍進、人民公社、全面公有制、戶籍制、取消遷徙自由權、單位制度等等,都是反經濟學的,改革開放之後,壟斷的金融制度、國企制度、土地制度,雖然有所放鬆、但遷徙後沒有市民待遇的戶籍制,還是反經濟學的。這些反經濟學的制度與沉重稅賦、壟斷土地造成價格畸高的房地產制度、洗腦填鴨式的教育制度、微薄無靠的醫療養老制度,與集體主義意識形態結合起來,使民眾成為國家的附庸和奴仆。胡星斗認為,中國的“反經濟學”和所謂的中國模式,都不是人類正道。中國必須尊重經濟學規律,徹底改革壟斷的金融制度、國企制度、土地制度以及戶籍制度,只有這樣,中國的經濟和社會,才能走出高速發展中的危機與陷阱。
誰在乎奧運金牌
網友發帖說,劉翔吃的牛肉是進口的,中國女排,因為害怕瘦肉精而不敢吃肉。如果一個連自己本國的食品都不敢吃的國度,金牌拿得再多,又有甚麼用?是讓老百姓吃到安全食品重要,還是拿金牌更重要?一個連百姓生命與健康都不在乎的國家,為甚麼,卻這麼在乎,外國人是否瞧得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