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8月16日訊】週末無事,跟朋友驅車去了趟鳳凰嶺。臨出門兒前都沒敢跟媽媽說是奔山區去的,怕她老人家擔心。北京的這場暴雨啊!讓多少人至今都心有餘悸,生怕身邊的人和更多無辜的人保不齊什麼時候便身陷險境,無法脫身了。
聽當地人說,7.21那天鳳凰嶺山裡的雨量也著實不小,但可幸的是沒有什麼積水,我們去這兩天,那兒也可謂是烈日當頭,濕氣逼人。今兒個一回市區,又跟網上看見各種鋪天蓋地的消息,說京城出現多處路面塌陷的情況,配上圖片,不得不說,又讓我一陣膽寒。話說以前我就曾經有過這樣的擔憂,沒想到轉眼間,竟真就成了事實。北京,你到底是怎麼了?!
縱觀北京發生地面塌陷的地區,我發現尤以居民區、商業區為主,像望京、崇文門、西單等等基本都是人口和高大建築物相對集中的地界兒。既然人口密集,那麼有人的地方勢必要有讓人或工作或居住的地兒,周圍也理應配備相對完善的基礎設施。由此,便自然產生出了一系列的住宅區、寫字樓和地鐵站,這麼說來,高大建築集中也就不足為奇了。
還記得之前看過網友拍的一張北京非典那會兒的地鐵線路圖,只有兩條線,一目瞭然。現在再看呢?縱橫交錯,目不暇接。十年間,北京新增了這麼多地鐵線,意味著什麼?城市交通的日趨完善?城市人口的急劇增長?還是城市開發的無限擴張?
隨著人口的日益增加,勢必會導致城市人口密度增高,地面空間日益擁擠,城市地面空間負荷過大。既然如此,開發地下空間資源就成了必然趨勢。但似乎任何一種索取都是要付出相應的代價的。地下施工,抽取地下水是必須的,但這就難免導致地下土壤鬆動,繼而使其失去了原有的地質構造。長此以往,隱患也就埋下了。而北京的這次大雨,其實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這種鬆動,最終使得隱患成為悲劇。
然而修地鐵只是一方面。如今,北京城裡高樓林立,各種高大建築物早已成為了街道兩旁司空見慣的「風景」。人們越來越多地投身於所謂現代都市的建設中,甚至沉迷於市場經濟的無限魅力中,並且樂此不疲。但隨之而來的呢,窗戶越來越亮,樓層越來越高,人越來越多……可,地下水,卻越來越少。慾望伴隨著樓層的升高亦愈發膨脹,而慾望背後呢?誰又會關心城市環境的惡化?誰又會在意城市負荷的超載?
還有一方面,便是那些個修路、鋪路、壓馬路的施工人員和負責人員的個中體會和滋味了。也許你們也不會想到,這場暴雨,來得這麼突然吧?!
北京早已不是個例,而北京的這次大暴雨在我看來也只是大自然向人類提出的又一次挑戰和警告!很多時候,天災所造成的諸多損失,往往是離不開人禍的緊密「配合」的!
北京,是我的家。看到她的現狀,看到她一次次地經受著痛苦和災難,我除了擔心,更多的是難過。因為我無法為她做什麼。我只能在這裡,用文字來表達我微不足道的心,只能為她祈禱,為她祝福。我也只能希望有更多的人聽到北京的聲音,希望我們的家,還能有如往日般寧靜的一天。
PS:暴雨後本市部分路段路面塌陷情況
7月25日 豐台區馬家堡路 出現一個長約2.5米、寬1米、深2米的「腳印」形大坑
7月28日 西城區地安門外大街南向北方向 塌陷了直徑1米的坑
月28日晚 海淀區翠微路北向南方向 塌陷了一個面積約30平方米、深近3米的大坑
7月28日晚 西城區皮庫胡同東口 出現一個面積不到10平方米、深約1米的大坑
7月29日 朝陽區雙井橋西輔路北向南方向 出現直徑約2米、深約1.5米的大坑
7月29日 豐台區光彩路南向北方向 出現直徑半米的大坑
7月30日下午 豐台區光彩路南向北方向外側車道路面塌陷
7月31日16點02分 北京市白雲路北口東南角人行步道發生路面塌陷
7月31日 西城區露園小區與扣鐘北里之間的扣鐘胡同路面發生塌陷,塌陷面為直徑長約一米半的圓形
8月1日12時 家樂福(雙井店)百安居門前的地陷
文章來源:《天涯社區》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