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虻:防民之口 甚於防川--談天窗與和諧

Facebook

【新唐人2012年8月13日訊】 昨日,老夫《貴婦殺人案—電影故事梗概》一文在本站被置頂推薦十小時後,最終還是難逃「和諧」之手!儘管我在開頭已經「含淚懇求」各位看官,本文「純屬虛構」,千萬莫信,可看來還硬是有人信!而且信的還是下令「和諧」的冒號。呵呵,老夫小文,近期頻遭各類網站「和諧」,對此,我已經不再義憤。只是將它視為個人日常生活的一種伴生現象,猶如細菌病毒將要伴生每個人一輩子那樣!

不過,老夫還是忍不住要弱弱地勸一勸這下令「和諧」的冒號們,在如今互聯網時代,就算您能「和」得了一家甚至「千家」,您還能「和」的了「萬戶」嗎?您是否知道當今這世界上還有多少網站?據不完全統計,有2.55億個!這還是截止2010年底的數字!這數以億計網站,您—-都能「和」的了嗎?都能「和」的起嗎?

「江南一葉,千古奇冤;同室操戈,相煎何急」,這首詩背景,在中國凡讀過小學課本的人都知道。它只所以能產生,就是因為當年惡劣的新聞檢查制度所致。當時有「開天窗」之說,只是,作為小學生的孩童,在那個年齡,未必能明白「天窗」之詞折射出深刻的政治及社會含義!但,活到這把年紀,老夫現在算是明白嘍。時代畢竟在進步,六七十年後的中國,這「天窗」也進化到「和諧」的高級歷史階段!

應該承認,這「和諧」背後,也還是伴隨著一種歷史進步的!在建國後長達半個世紀時間內,咋就沒有「和諧」說呢?因為在那些時期,就根本沒有講真話的地方!所以也無須「和諧」。這新聞「和諧」,也是出現在近十年內中國政治生活之中的一種新現象。它的出現,正明確無誤地告示著中國人民的表達通道,已隨著互聯網媒體幾乎無可控制的發展,正變得越來越多元化和多樣化!這是個歷史趨勢,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機構都阻擋不住的!孫中山革命老前輩在開國之初不就說過:「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嗎?在這個互聯網高速發展的全球環境中,若中國的「冒號」們,僅僅還是把對輿論的控制,理解在「堵」或「封」,而不是「疏」與「導」上。那麼,終會有你徹底「堵」不了「封」不住的那一天!

最近一段時日,和網管朋友打交道較多。這幾天,只要老夫一想起「和諧」之詞,就有點好笑!唉,最近幾年,中國網民糟蹋了多少美好的詞彙喲!現在,社會交住中,再無一人敢稱年輕女子為「小姐」!凡年輕女孩,也再無一人敢對外宣稱自己有「乾爹」!還有那「規則」,本意沒有任何傾向,是老實巴交的一個詞彙。可現在有人好事,非要於那「規則」前,加上一個「潛」字,便成了「潛規則」,這一下就平添了幾份說不清道不明的神秘感和性感!說實在的,當胡大人登基之初,提出「和諧」概念,老夫也曾激動過一陣,認為中國從此將實現「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的「和諧」社會。可如今,在他老人家行將退朝之時,這「和諧」二字,咋又變了味兒呢?

在這裡,想和各位看官重溫一下本文標題「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的歷史故事……

《國語·周語上》記載: 厲王是周第十代國王,當政國力已現衰象。此時外族入侵、諸侯作亂、貢賦減少,國庫空虛。偏周厲王又奢侈荒淫,財政頻現危機。

厲王決定加稅,但該收的都收完,如何再立名目?手下獻策對重要物產徵收「專利稅」。不論王公百姓,只要採藥、砍柴,捕魚、射鳥,都須納稅;甚至喝水、走路也得繳納錢物(想起數月前,黑省昏官要將太陽能和風能收歸國有)。此法一出,便遭百姓強烈反對,連一些開明官吏也覺不妥,紛紛進言。有人說:「專利,會觸犯大多數人利益,是很傷人心的做法。」可厲王聽不進!

實行「專利」後。百姓生活雪上加霜,民怨沸騰,市面流行歌謠: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汝,莫我肯顧。逝將去汝,適彼樂土(大鼠呀大鼠,不要吃我種的黍!多年辛苦養活你,我的生活你不顧。發誓從此離開你,到那理想新樂土)。百姓對厲王充滿怨恨,紛紛咒罵。大臣召公見形勢危急,上言:「百姓們實在受不了,專利再不廢除,就會動亂!」厲王不聽。他讓巫師監視百姓,如發現有人談「專利」,便殺頭。從此,人們雖牢騷滿腹卻只好一言不吭,熟人相遇不敢交談,以目示意。成語「道路以目」由此而來。整個社會死氣沉沉,毫無生氣。

厲王以為殘暴統治產生效果,對召公說:「你看,還有誰在說什麼?」召公曰:「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厲王置之不理,更加殘暴統治。

國人實在忍受不了!小貴族、小商人、手工業者聚集起來,衝向王宮找厲王算賬。起初厲王還想鎮壓民眾,可士兵全是平民出身,他們見國人造反,也加入其中。厲王見大勢已去,只好帶了隨從,溜出王宮。臨走前把太子託付召公。

起義群眾找不到厲王,怒火難平,決定找太子抵罪。他們得知召公收留太子,就勒令交出太子。召公想:「過去天子不聽我勸,才到這般地步。現在我交出太子,難免有人說我對天子不忠伺機報復。當初我答應保護太子,好讓王安心,現若交出,豈陷不義?可國人不見太子定不答應,如何?」他考慮再三,最後用自己兒子代替太子,交給起義群眾,太子倖存。

國人暴動第二天,衛國封臣共伯和帶軍平叛,可起義群眾在他到來之前已散。於是共伯和就率部駐紮王宮。厲王在逃不敢回國,太子雖在國內,但年齡太小不能主事。他是召公用兒子換下來的,現在暴動剛平,還不到說出真相之時。於是召公提出國事暫由共伯和代理,大臣皆贊成。共伯和雖是代理,但實際執政、問事同天子。所以這二年被稱作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也是從這一年起,我國歷史開始有了準確年代可考。

共伯和執政後,採納召公建議,廢除厲王「專利」,減少繁多賦稅,人民得以安生,社會趨於穩定。史書把共伯和執政時期,稱為「共和」。轉眼十四年過去,周厲王死,太子也在召公家成人。召公覺時機已到,於是上朝對共伯和及眾臣講了真相,大家一致同意讓太子繼位。共伯和知己不是周室正宗,若爭難以服眾,不如做個順水人情,就親自到召公家把太子迎進王宮,隆重登基。此後,他回到原封地。新即位天子,就是周宣王。

呵呵,一段很有意思的近三千年前的中國歷史故事,但不知,三千年後的中國冒號們,能看的懂嗎?他們有那個理解力嗎?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