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漫步】「德高」才能「望眾」

Facebook

【新唐人2012年8月6日訊】古往今來有非常多的很有名望的人,大到帝王將相,小到山野庶民。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人們越開越不看重「德」而只重視「名」。那麼這個「名」也就隨之越來越「虛」化了,真的成了「浪得虛名」了。而且有些人正因為有些名頭,導致會為害很多人。

縱觀古人的「重望」積累的過程,深深覺得一個人那種克己、仁愛、堅貞等高尚的品德才是有名望的關鍵。

那麼從這個角度來思量「德高望重」幾個字,真的是充滿著很深的內涵:一個人的德行大小,才是他有無威望的關鍵。如果他做了周圍的人或者百姓所期望的,他的威望也就顯得「重」了,而且是眾望所歸,如果他真的能不負眾望,那他就可能名噪一時,甚至名垂青史。

這裏不是用這幾個詞來「造句」,而是想表達一下「德高」之後的情形。

上古時代有堯舜的賢德,仁愛百姓,孝順父母,萬代敬仰;大禹敬業勤勉,三過家門而不入,千古流芳;商湯為鳥網開一面,為百姓求雨自焚,諸侯歸附,滅掉夏桀,開創基業;三國時劉皇叔三顧茅廬,請出孔明,方安西川;大唐盛世中李白高潔不事權貴,傲骨仙風,詩文千古;宋朝蘇東坡築堤辦學,文章後世傳揚;岳飛精忠報國,忠孝節義永垂史冊;丘處機千里見大汗(成吉思汗)宣說「道」理,美名傳揚……

這些在中華五千年文明史上太多太多了。那麼從這一點上來說,一個人「名望」的輕重,似乎是民眾對此人「仁德」大小的一種評價,也是對大眾所需的一種承負力的體現。這也許是上天讓人有名望的真正意義所在吧。

也就是讓一個人有名望,不只是為了這個人享有這個名望所帶來的虛榮和各種其他的方面的優待。最重要的是對他的仁德的一種肯定和鼓勵,為的是讓他做的更好,更堅守作為「人」這一層次的生命所應該遵從的道理,更加順應百姓的願望,順社會發展的需要,換句話說就是順天意而行,那才是用「重望」所承載著「眾望」。

那麼「德高望重」這個不僅是一個並列式的成語了。只有「德高」才能「望重」;只有「望重」才能真正的達到「望眾」的根本目地。也就是說,一個人有那麼大的仁德,才會有很高的威望,才會把大家的願望實現,福澤于萬民。

由於人間的理就是相生相剋,古往今來也有很多人算得上是欺世盜名,如申公豹、趙高、秦檜、魏忠賢等等奸佞小人。他們也許騙人一時,但卻留下了千載罵名。

隨著人們道德標準的不斷下滑,人們越來越把一些既得利益看重。有的人看上去做一件事不圖什麼錢財,但是就是要名望,結果往往適得其反。

其實,人的名聲,不是靠追求的,而是靠自己真正的對別人好而積累出的。而只為了出名而不對別人用善心,用作為人該有的標準(如:仁義禮智信等等)來處理一切事情,那得來的就是一個壞名聲。

在中共竊國之後,中共的黨魁一味的「算政治帳」在別人面前求的一個好名聲而大幹勞民傷財、民不聊生的事情,致使喪權辱國的事情屢屢發生。別的不說,記得當年日本首相第一次訪華,提出因以前侵略中國而賠款的事情,老毛裝大方,一分沒要。那時的中國多窮呀。還有入朝作戰,當年中共派出大批軍隊入朝作戰,結果後來金家王朝統治下的朝鮮餓死人的場面太多了,而且到現在為止,民間根本不承認中共派軍隊入朝幫著他們的事情!在朝鮮的民間只承認是金日成率領的勞動黨把美國聯軍打出北朝鮮。

也就是說,中共時常為了一個虛名,可以置千萬大陸百姓的生死安危於不顧,這種倒行逆施的做法勢必會遭受天譴!

一個人只有德行高尚,才會有重望,才能起到「望眾」的作用;否則沒有一個高尚的德行,靠殘暴而的來的惡名,那隻能是逆百姓願望而動,最終貽害的只能是自己。而且如果百姓不擦亮眼睛一味被其假想所迷惑的話,那深受其害的時候,也就不能怨天怨地的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