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7月29日訊】【導讀】包公案-龍圖公案(又名《百斷奇觀龍圖公案》、《龍圖神斷公案》、《包公七十二件無頭案》),作者不詳。本書以百則故事情節敍述包公四處巡行斷案丶精察決獄的故事,反應了包公在斷案時表現出的超異智慧及包公的秉公執法,清正廉明和剛直不阿。通過包公審理過的一系列「人命」、「姦情」、「盜賊」、「爭占」等類案件均得以昭雪,完整全面的塑造了一個為民除害的清官形象。本書故事情節曲折,內容廣泛,對當時的社會生活作了生動而深刻的描繪。書中雖是沿襲了《包孝肅公百家公案演義》的部份情節,但仍值得一讀。
(接上篇)
第二十二則 廚子做酒
話說包公在陳州賑濟饑民事畢,忽然守門公吏入報,外面有一婦人,左手抱著一個小孩子,右手執著一張紙狀,悲悲切切稱道含冤。包公聽了道:「吾今到此,非只因賑濟一事,正待要體察民情,休得阻攔,喚她進來。」公人即出,領那婦人跪在階下。包公遂出案看那婦人,雖是面帶慘色,其實是個美麗佳人。問:「你有何事來告?」那婦人道:「妾家離城五里,地名蓮塘。妾姓吳,嫁張家,丈夫名虛,頗識詩書。近因交結城中孫都監之子名仰,來往日久,以為知己之交。一日,妾夫因往遠處探親,彼來吾家,妾念夫蒙他提攜,自出接待。不意孫公子起不良之意,將言調戲妾身,當時被妾叱之而去。過一二日,丈夫回來,妾將孫某不善之意告知丈夫,因勸他絕交。
丈夫是讀書人,聽了妾言,發怒欲見孫公子,要與他爭奪。妾又慮彼官家之子,又有勢力,沒奈何他,自此只是不理睬他便了。那時丈夫遂斷絕與他往來。將一個月,至九月重陽日,孫某著家人請我丈夫在開元寺中飲酒,哄說有什麼事商議。到晚丈夫方歸,才入得門便叫腹痛,妾扶入房中,面色變青,鼻孔流血。乃與妾道:『今日孫某請我,必是中毒。』延至三更,丈夫已死。未過一月,孫某遣媒重賂妾之叔父,要強娶妾。妾要投告本府,彼又叫人四路攔截,說妾若不肯嫁他,要妾死無葬身之地。昨日聽得大人來此賑濟,特來訴知。」包公聽了,問道:「你家還有什人?」吳氏道:「尚有七十二歲婆婆在家,妾只生下這兩歲孩兒。」包公收了狀子,發遣吳氏在外親處伺候。密召當坊裡甲問道:「孫都監為人如何?」裡甲回道:「大人不問,小裡甲也不敢說起。孫都監專一害人,但有他愛的便被他奪去。就是本處官府亦讓他三分。」包公又問:「其子行事若何?」裡甲道:「孫某恃父權勢,近日侵占開元寺腴田一頃,不時帶媼妓到寺中取樂飲酒,橫行鄉村,奸宿莊家婦女,哪一個敢不從他?寺中僧人恨入骨髓,只是沒奈何他。」
包公聞言,嗟歎良久,退入後堂,心生一計。次日,扮作一個公差模樣,從後門出去,密往開元寺遊玩。正走至方丈,忽報孫公子要來飲酒,各人迴避。包公聽了暗喜,正待根究此入,卻好來此。即躲向佛殿後從窗縫裡看時,見孫某騎一匹白馬,帶有小廝數人,數個軍人,兩個城中出名妓女,又有個心腹隨侍廚子。孫某行到廊下,下了馬,與眾人一齊人到方丈坐於圓椅上,寺中幾個老僧都拜見了。霎時間軍人抬過一席酒,排列食味甚豐,二妓女侍坐歌唱服侍,那孫某昂昂得意,料西京勢高惟我一人。包公看見,性如火急,怎忍得住!忽一老僧從廊下經過,見包公在佛殿後,便問:「客是誰?」包公道:「某乃本府聽候的,明日府中要請包大尹,著我來叫廚子去做酒。正不知廚子名姓,住在哪裡。」僧人道:「此廚子姓謝,住在孫都監門首。今府中著此人做酒,好沒分曉。」包公問:「此廚子有何緣故?」老僧道:「我不說你怎得知。前日孫公子同張秀才在本寺飲酒,是此廚子服侍,待回去後聞說張秀才次日已死。包老爺是個好官,若叫此人去,倘服侍未周,有此失誤,本府怎了?」包公聽了,即抽身出開元寺回到衙中。
次日,差李虎逕往孫都監門首提那謝廚子到階下。包公道:「有人告你用毒藥害了張秀才,從直招來,饒你的罪。」謝廚子初則不肯認,及待用長枷收下獄中,獄卒勘問,謝廚欲洗己罪,只得招認用毒害死張某情由,皆由孫某指使,包公審明,就差人持一請帖去請孫公子赴席,預先吩咐二十四名無情漢嚴整刑具伺候。不多時,報公子來到,包公出座迎入後堂,分賓主坐定,便令抬過酒席。孫仰道:「大尹來此,家尊尚未奉拜,今日何敢當大尹盛設。」包公笑道:「此不為禮,特為公子決一事耳。」酒至二巡,包公自袖中取出一狀紙遞與孫某道:「下官初然到此,未知公子果有此事否?」孫仰看見是吳氏告他毒死她丈夫狀子,勃然變色,出席道:「豈有謀害人而無佐證?」
包公道:「佐證已在。」即令獄中取出謝廚子跪在階下,孫仰嚇得渾身水淋,啞口無言。包公著司吏將謝廚子招認情由念與孫仰聽了。孫仰道:「學生有罪,萬望看在家尊分上。」包公怒道:「你父子害民,朝廷法度,我決不饒。」即喚過二十四名狠漢,將孫仰冠帶去了,登時揪於堂下打了五十。孫仰受痛不過,氣絕身死。包公令將屍首曳出衙門,遂即錄案卷奏知仁宗。聖旨頒下:孫都監殘虐不法,追回官誥,罷職為民;謝廚受僱於人用毒謀害人命,隨發極惡郡充軍;吳氏為夫伸冤已得明白,本處有司給庫錢贍養其家;包卿賑民公道,於國有光,就領西京河南府到任。
敕旨到日,包公依擬判訖。自是勢宦皆為心寒。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