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風民俗】憶故宅(三)

Facebook

【新唐人2012年7月6日訊】住宅的施工

根據住宅的朝向扯上線繩作為標準,然後施工大概分為:刨槽、打地基、立木構架、壘牆、做屋頂、鋪地面、內外裝修。這些工程技術一般都由建築隊完成,以前還沒有建築公司的名稱,而是叫做建築作坊,建築作坊的家族色彩很重,有的就是世代相傳以此為業。

那時候的工程技術令現代人無法理解,因為那些技術人員不是在學校里書本上學習,而是實踐中父子師徒口傳心授,他們很多乾脆就是文盲,幾個人在地上畫個草圖整個工程就瞭然於心了。我姥姥的娘家就是連續六代開建築作坊,她父親主持工程前圍著房基地邊走邊看,再根據主人交待房子開間大小和高度等問題很快就可以告訴主人家裡準備多少塊磚、多少方土石、多少木料等等,而且非常準確,絕對不會工程一半材料不夠或工程結束后剩餘很多。現在這個工作叫做工程預算,專業性很強,要寫寫畫畫的計算很多東西然後才可以出報告,真不知道舊時的工匠怎麼做到的,而且似乎超出現在這些大學校園培養出來的專業人士。據說山海關城樓上有兩塊磚叫做定城磚,因為工匠們蓋好山海關城樓后只剩下兩塊磚,有人調侃主持施工的人說他預算不準確還多了兩塊磚,結果這人說這兩塊磚就是要剩下來壓住城樓的,所以才叫定城磚。還有包括北京故宮角樓、天壇祈年殿等古建築,當年的工匠也都是文盲,可那巧奪天工的技術令現在的建築大師都嘆為觀止。

中國傳統住宅實際是木材的框架結構,老百姓俗稱四梁八柱就是這個意思,柱子上架梁、樑上放檁、檁上鋪椽子,這就是房屋的主體構架,承載房屋的負荷,柱子之間的牆主要起到保溫、隔音和遮擋視線的作用。老房子的外沿強很厚,最起碼有半米(50厘米)厚度,即堅固還能保證室內的足夠安靜和冬暖夏涼。相比現在住宅樓那麼多層,可是外沿牆也就37厘米厚,甚至有的高層建築實際牆體只有24厘米(相當於老式平房牆壁的一半厚度),為了保溫外邊鋪12厘米厚的保溫層,更要命的是很多保溫層居然是易燃的泡沫塑料,給日後居民的生活埋下很多安全隱患。前兩年上海有一座教師宿舍大樓著火死了不少人,就是這個易燃的保溫層惹的禍。難道我們現代工程技術人員想不到這些嗎?我看不是,關鍵是開發商利益薰心不講職業道德,加上監管部門的不作為,把監管的權利換成中飽私囊的利益,說白了也是沒有職業道德。

房屋主體建成后裝修也很講究,磚雕、木雕、石雕隨處可見,雕刻的內容也都是傳統素材,體現中國的文化。比如福祿壽、八仙、吉祥如意、萬象更新等等很多,有一次我見到一處老宅子屋檐下的磚雕是一隻大猴子背著一隻小猴子去摘樹上的桃子,經過懂行的人解釋才知道這叫「輩輩登侯」,取了猴的諧音,說來真是有趣!聽姥姥講那時他的父親帶領的建築作坊,冬天不是施工季節也不閑著,要不停的刻磚雕,春天開始施工建房時就可以鑲嵌到牆上。大家看看,那些工匠真的了不起,還乾著藝術家的工作呢!如果沒有工作熱情能把那麼多技藝融於一身嗎?關鍵是建房不但是工作,更是做人,現在姥姥娘家的人還可以自豪地說當地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的建築物是他們家祖上建的呢,建築的堅固精美令人讚歎,這就可以看出工匠與建築同不朽了!

關於傳統住宅的施工遠不是這麼幾段就可以概括全面的,我們畢竟不是在探討專業,只是挑選一些與我們關係密切又容易理解的介紹一下,有些東西會在後邊的章節里繼續與相關的內容一起談及。(待續)

文章來源:《新三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