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勢好萊塢 逼各國電影顯特色

Facebook

【新唐人2012年7月4日訊】(中央社台北4日電)對美國人來說,電影絕對是門好生意。根據「全球中央」雜誌7月號專題,美國電影擁有9成國際市場,創造年度119億美元的貿易盈餘,其他國家在好萊塢強勢輸出下,只有努力走出特色。

即使是以自己文化為傲的法國,美國片的市場占有率45.9%也高過法國片的40.9%。法國政府贊助電影創作不遺餘力,去年補助的電影長片計畫達272部,總金額14億歐元。法國的電影票價包含10.72%的稅捐,作為贊助電影創作和發行之用。

日本同樣對電影採取保護措施,對外國片施行嚴格的分配制度,除非超強的外國片有配合全球同步放映的需求,否則上映外國片的時間都是安排好的,而且比台灣和其他地區晚很多。二戰後日本曾有一段電影黃金期,60年代後期低成本的浪漫色情電影成主流,2000年以後的趨勢則是由暢銷漫畫、日劇改變成電影。

南韓原本對電影也高度保護,但為了履行與美國簽署的雙方投資協定,逐步開放,韓片上映日數從一年146天砍為73天,結果韓片並未被開放的競爭打倒,2011年韓片在南韓的市占率逾五成。南韓人對於自己國家事實改編的電影特別感興趣,為歷史事件翻案的「實尾島風雲」是第1部突破1000萬人次觀眾的韓片。

90年代後期,台灣政府為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完全開放對外片限制,也刪除向外片徵收國片輔導金的規定,結果是加速本土電影和好萊塢片勢力消長的變化。影評人聞天祥認為,台灣電影吸引觀眾的,必須是好萊塢無法提供的「可親性」。

印度片就是成功走出自己特色的範例。歌舞片在印度大行其道,印度有26%的人口是文盲,其聲光效果不但能讓人暫時忘卻貧窮的痛苦,更易於讓觀眾了解劇情。台灣導演侯孝賢評價印度片時曾說,印度電影之所以能夠成功,最重要的就是「local」(在地),有不同於好萊塢的想像。

除了談不同國家的電影發展外,7月號「全球中央」還有許多精彩內容。旅法作家林鴻麟暢談在法國參加天體營的經驗,說明天然主義者想藉由裸體除去每個人的社會階級,過著環保而彼此尊重的生活,和性解放其實沒有關係。另外,雜誌中也專文探討可能對人類生活起革命性作用的「試管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