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7月3日訊】穿岩十九峰位於新昌城關西南約22公里處的鏡嶺鎮境內,總面積30.65平方公里,峰、嶂、岩、嶺、洞、溪、澗、瀑、潭、泉齊全,山光水色相映,以雅、幽、奇、險四大特色著稱。穿岩十九峰自唐宋以來就享有盛譽,尤其是宋朝左丞相王,對穿岩十九峰依次作了栩栩如生的描寫,給每個山峰都定下了峰名。
它們依次為香爐峰、纜船峰、馬鞍峰、新婦峰、棋盤峰、卓劍峰、覆鍾峰、望海峰、筆架峰、陽岫峰、泗洲峰、磬峰、蒸餅峰、幞頭峰、文殊峰、普賢峰、擺旗峰、獅子峰、鵝鼻峰等。
相傳古時大禹治水到了鏡嶺,在一片汪洋大海之中,他在一座山峰上鑿了一個洞,系住大船,就是現在的《纜船峰》。
自從大禹治水以後,鏡嶺、澄潭一帶水患杜絕,百姓安居樂業。可是好景不長,鏡嶺東邊的山上出現了一條蟒蛇,常常侵擾當地百姓,這時,從縣城郊嫁到鏡嶺的一個新媳婦《新婦峰》,設法與大蟒蛇相斗。她每日做一些蒸餅《蒸餅峰》,點著香蠟燭《香爐峰》趕到大佛寺,祈求文殊、普賢《文殊峰、普賢峰》兩菩薩,降臨鏡嶺指揮搖旗壓陣《祺盤峰》,剷除大蟒蛇,為民除害。新媳婦的虔心終於感動了菩薩。文殊、普賢騎著白象、獅子《獅子峰》,帶著頭戴幞頭《幞頭峰》的神將前往鏡嶺,擺旗《擺旗峰》、擂鼓、敲鐘《覆鍾峰》、打磬《磬峰》,請泗洲菩薩《泗洲峰》協助,用長纓縛住大蟒蛇,欲將凌遲處死,以祭「三才」即天、地、人。
此時大蟒蛇嚇得渾身打抖,拚命哀求菩薩饒命。於是,菩薩發了慈悲,命大蟒蛇化作一把利劍《卓劍峰》,改惡從善,學得斯文一些《筆架峰》,長期矗立守衛山巔,維護安寧,該山峰是十九峰中最小的一座山峰。同時又命神將騎著良馬從腸岫《腸岫峰》出發,前往黃岩購米運糧,接濟鏡嶺、澄潭一帶百姓,故有「黃岩熟,新昌足」的說法。可是時間一長,黃岩至新昌一帶的路上出現歹徒攔路搶劫糧食。神將與歹徒展開鬥爭,歹徒被神將懲服。因為歹徒好吃懶做,神將懲罰它永遠飢餓《鵝鼻峰》。在打鬥中神將的良馬也被歹徒刺傷,馬鞍移了位《馬鞍峰》,馬鞍下面出現了空隙,就是現在的「穿岩洞」,在洞口可以望海《望海峰》,該峰是穿岩十九峰中最高的峰,海拔400米。
大蟒蛇被治,歹徒得到應有的懲罰,穿岩山、鏡嶺、澄潭一帶更加寧靜、安定。恬適的田園風光,襯托出十九個山峰更加清秀挺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