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朗:中國鐵路體系改革「烏龍陣」的背後

Facebook

【新唐人2012年6月30日訊】 新華網北京6月17日電:近日《經濟觀察報》報導,鐵道部改革方案將於10月份落定,謀劃成立三大集團,即投資、建設、運營集團公司。三大集團成立後將劃歸國資委。同一天,鐵道部宣傳部接受新華網記者專訪,說此報導純屬謠言。有關人員將到該報社瞭解相關情況,並對其謠言可能造成的後果保留依法追究責任的權利。

這是中國媒體和政府部門少有的「烏龍陣」。而就在鐵道部「闢謠」當晚,鐵道系統一位人士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訪問,不認為鐵道部已經有了明晰的改革方向,他說「此前有許多方案被討論,甚至有些已經做好推行準備,最後都擱淺了。不到蓋章發佈那天,誰也說不準會不會拍板。」鐵道部近期發佈的政策條例不過是要解決資金危機的應對措施。當前的改革者本身就是「被改革的對像」。作為僅存的一個擁有自有體系的龐大部門,鐵道部之複雜超乎大部分人的想像。

6 月19日,《經濟觀察報》發表《致歉聲明》,稱「此報導內容完全失實,違法了新聞報導真實性的最基本要求。該報導刊發後,給鐵道部及報導所涉相關方造成了極為不良的影響,向廣大讀者傳遞了錯誤信息,帶來了非常惡劣的社會影響。」為此,「本報對該報導進行深入調查,責令相關人員進行深刻檢查,報請上級主管部門給予社長兼總編輯記過處分;給予分管副總編輯和當班編委警告處分,並停職檢查;給予責任編輯留社察看一年處分;記者予以除名。」

到底《經濟觀察報》的報導是空穴來風?還是事出有因?如果是空穴來風,動機何在?如果事出有因,鐵道部為何如此敏感,做出激烈反應?無論如何,可以肯定的是:原有的鐵路系統運轉不良,難以為繼。

中國鐵路系統脫胎於軍事體制。鐵道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最早組建的部門之一,是典型的「政企合一」。鐵路系統擁有自己的警察,其業務接受公安部指導。在2008年3月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有人建議將鐵道部歸入重新建立的交通運輸部,以減少機構重疊設置,未被中央政府採納。對此,鐵道部副部長陸東福解釋說,「鐵路對中國有著包括國土開發、國防建設、維護國家民族統一的作用;而保留鐵道部,則是從國家戰略的需要考慮的 」 。

在歷史上,除了「文化大革命」期間的1970年至1975年,鐵道部一度合併於交通部之外,始終延續著這種體制。

但是,鐵道部作為超級壟斷行業的歷史在2011年遭遇嚴重挑戰。這年2月,原鐵道部部長、黨組書記劉志軍因嚴重違紀問題,被停職和立案調查。7月23日,甬溫線動車事故造成39人遇難,200多人受傷,群情激憤。之後,鐵道部的債務情況也被逐漸披露。截至2012年3月底,鐵道部總資產為40,084.14億元,總負債為24,298.36萬億,負債率升至60.62%。

迫於打破壟斷的呼聲和內部債務壓力,今年 3月,國務院批轉國家發改委《關於2012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督促各相關部委盡快按照「政企分離」和「政資分離」的原則加快鐵道部的改革;5月24日,鐵道部終於發佈《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投資鐵路的實施意見》,表示對民間資本開放從鐵路工程建設、裝備製造到鐵路企業改制重組等領域。有人以為鐵道部有意走向社會融資;將工程招投標下放地方。但是,明眼人對此不以為然,反應淡漠,懷疑政府是否真有決心打破鐵路行業壟斷,激發民間資本活力。如今,《經濟觀察報》的「假新聞」事件,證實了人們的懷疑。

中國鐵路系統的體制改革何以如此困難?就是因為它涉及巨大利益的再分配。即使大幅下調建設資金,2012年鐵路建設資金依然超過4000億元。幾年前,在劉志軍的庇護和支持下,一名不聞的丁書苗可以在兩年之中增加40億資產;原運輸局局長張曙光竟然在海外有數十億美元存款。現在誰敢擔保,不會繼續產生劉志軍,不會出現丁書苗和張曙光這樣的暴發戶?即使打破鐵道部傳統體系,實施所謂「大交通」部制也難避免。因為,我們看不到中國的政治制度有發生根本變革的可能性。

文章來源:《自由亞洲電台》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