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6月15日訊】「中國新聞週刊」與「人民日報」同屬國家級媒體,但在行動上似乎並不那麼一致,甚至有些對立,以此往往表現出不怎麼和諧情形。
今天,「中國新聞週刊」的記者發表了一篇履朝親歷,記者講述,他們此次前往朝鮮是去參加平壤4月之春友誼文化藝術節的。在參會期間,他們受到了朝方的「熱切」接待,被安排到了「高麗酒店」入住(朝鮮所謂的特級酒店)。說是「特級」,事實上還不如國內的「三星級酒店」,無論是酒店裝飾還是硬件設施都很一般。記者特別提到了4月15日晚參加金日成誕辰百年焰火晚會後,朝鮮政府安排國宴招待了前來的外賓。記者是這樣描述的:「每10人一桌,桌上擺著酒、蛋糕和水果。蛋糕特別懷舊,一如90年代初中國二三線城市面包房出品,撲鼻的香精味兒。蘋果也皺皺巴巴,想必是從中國進口,因天寒路遠影響了口感。本地產的酒水都嫌粗礪,汽水也是糖精勾兌色素的山寨芬達的感覺,惟大同江啤酒可以下嚥。」而在「友誼文化節」閉幕式的聯歡晚宴上,更是出現了令人匪夷所思的一幕。「剛動筷不久,就發現肉食被朝鮮人一搶而光,所有朝鮮人都只夾肉吃,我們這桌的肉食吃完後,同桌的朝鮮人轉移到隔壁桌開始夾肉。」。面對這樣的情景,讓記者覺得「十分荒誕」。而後來據一位朝鮮族朋友解釋,在平壤,普通的幹部家庭已經30年沒吃過肉了。
「30年沒吃過肉」,而且還是在幹部家庭。在筆者看來,這裡應該有誇張的成分,但它似乎也能說明朝鮮人生活的現狀。所以,可以肯定的是,朝鮮人依然處在溫飽困境的邊緣。然而就在兩天之前,人民日報發表文章稱,朝鮮幹部、記者、藝術家們的孩子們所在的幼兒園生活得很幸福,不但每天要吃5頓飯,而且還有專業營養師為他們的飲食進行調劑。一方面是「幹部」同志不顧及臉面紛紛搶肉吃,另一方面是孩子們幸福地每日5餐,這兩者之間的對比是那麼的強烈。這就證明,「人民日報」與「中國新聞週刊」總有一方是不實之詞。那麼,是誰說謊了呢?其實要想知道這個答案並不難。想想看,「人民日報」組團前往朝鮮訪問是經過朝方特意安排的,而「中國新聞週刊」的記者是事件的親身體驗者。根據「實踐出真知」的原則,誰說得更接近事實,應該一目瞭然。
不管是朝鮮處於窮困邊緣,還會生活得很幸福,不會因為視角和觀念的不同而改變。也許有人會說,朝鮮的成人很艱難,而孩子們得到了特殊的關照,所以很幸福。筆者想,這樣牽強的解釋似乎不值得一駁,因為任何事物都是相輔相成的,絕不會因為其中一方受「特惠」而使該事物持續下去。如果說朝鮮的軍人比較幸福,或可承認,因為「先軍政治」是朝鮮的既定方針,一切服務於軍隊,是金家三代領導人一直堅持的原則。而正是這一堅持,使得近年來朝鮮各地不斷出現了餓死人的現象。
當然,在這裡我們不是要討論朝鮮現狀的,作為有獨立內政的朝鮮國,也不允許我們這些外人說三道四。我們要討論的是,對於同一個朝鮮,中國國內的兩大媒體為什麼會有截然不同的解讀呢?
人民日報被一些媒體冠名為「黨報」,為什麼是黨的報刊,而非人民的發言平台,筆者搞不清楚。但已然這般稱呼了,自然有他的道理。所以竊以為,「人民日報」的言論就完全代表了執政黨的態度,因此「朝鮮孩子幸福地每天吃5頓飯」正是政黨宣傳需要的,原因是朝鮮是我國的「世代友邦」,唇齒近鄰,同時還是相同性質的國家(社會主義國家)。將朝鮮籠絡為朋友,等於是謀得了一份支持。反之,如果把朝鮮宣傳的很慘,等於是間接地詆毀了「社會主義制度」,這對中國來說,是一個不可估量的打擊。因此,「黨報」觀察團就有了把「蓄意安排的情景」說成是事實的理由。而「中國新聞週刊」顯然沒有理解了「黨報」的用意,或者是裝作沒理解,緊隨其後發布了「朝鮮幹部30年沒吃肉」的言論。進一步說,這是故意牴觸情緒的一種表達,是一種對抗行為。
對「人民日報」產生牴觸情緒的恐怕不止「中國新聞週刊」,尤其是近來,很多人把「人民日報」發表的文章稱之為「發飆」。「發飆」不是一個褒義詞,再者,從來也沒有自己對自己(人民對人民)發飆的道理,而唯一能夠「發飆」讓人產生恐懼的,就是比你強勢的上司。從這個角度上,我們或可理解,為什麼把「人民日報」稱之為「黨報」的理由了。就在近期,人民日報連續發文稱「腐敗是民眾製造的幻覺」,要求民眾適度理解腐敗;又指責「網絡對腐敗的批評非理性,無助於問題的解決」;今天又發表新的文章「因部分腐敗想像批評國家是極端主義」;而對於民眾強烈的民主呼聲,被人民日報譴責為「受西方反華勢力」的挑撥。縱觀這些現象,給我的感覺是,人民日報真的離人民相去甚遠,被淪為政府的發聲機,權力的家奴。所以我找不到「朝鮮兒童一日5餐」幸福源出的理由。我更願意相信朝鮮連幹部同志都30年沒吃肉才是事實。可想而知,除卻幹部之外的普通民眾又該是什麼樣的生活情景!而對於掩蓋事實,用虛擬來的東西大肆宣傳,我們就不能不深度挖掘其中的內涵了,相信一定會有更耐人尋味的發現,說不定會叫你大吃一驚。
文章來源:《博客中國》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