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6月14日訊】儒家仁義修養歷經克己復禮、寬以待人、為仁由己、仁者愛人、當仁不讓五階段的退化:做人由恪守禮儀、文明溫良,向嚴以律己與盡職盡力、推己及人與超越私恩、從善如流與擇善而從、生死由命與義不容辭,步步後退,退到中華民國1913年宋教仁以身殉國(憲),成為「湯武革命」的最後傳人,孫中山學法國、親蘇聯,終至中共暴亂竊國成功和禍亂大陸63年:小人革面在大陸被中共變成對全民的誅心奪魂,造人體錄音帶,傳播馬列鬥爭邪說。
今天,一個人還處在被中共再造為人體錄音帶或光碟的情況下,就可以毛澤東似的指點江山、激揚文字,隨便談中華文化對歷史演變的影響及其出路,方法既不是中華古籍編年史、紀傳史忠於事實的述評,也不是歐洲傳出的邏輯演繹和實證歸納,而是憑感覺辯證:感覺儒家禮教吃人,就以太監、小腳等現象以偏概全;感覺科學和民主好,就拜為先生叩頭爬行。
細細尋思,是不是這樣的?這樣做能得到什麼?能得到的是:通過罵國民劣根性,為自己受中共奴役的窩囊生活找理由,獲得心理平衡和安慰。這樣做會失去什麼?會失去家庭、宗族乃至民族的文化、政治、經濟各方面的資源,尤其缺少仁、義、禮、智、信的精神力量。
在《儒家仁義修養怎樣被毀壞的?》中,我扼要地談了中華仁義倫常的力量以及在理學形式下僵死所致的中共「毀人造碟」的劫難。現在再扼要談一談儒家五常之末「信」的力量。
好讀史的人幾乎沒有不知道的成語「退避三舍」的歷史典故的。晉文公重耳做公子流亡在楚國的時候,被楚成王(莊王的父親)以貴賓禮節對待。重耳非常感激,曾經在一次宴會上對楚成王許下承諾:我如果有一天能夠回到晉國,我願意跟貴國交好謀求太平,萬一兩國發生戰爭,在兩軍相遇的時侯,我一定退避三舍(九十里)作為報答。重耳後來果真回國,並成晉國君主被稱為晉文公。五年後,因為宋國背離楚國與晉國聯盟,楚國和晉國發生戰爭,為了信守承諾,晉文公真下令晉國軍隊給大夫統領的楚國軍隊退了九十里,退到城濮停下來,布好陣勢後依然以禮相待,將以為晉軍害怕而傲慢的楚軍打得大敗,之後代表周王稱霸中原。
退避三舍,唯物史觀信奉者完全可以否認,說沒有這回事;也可以用現代心理學曲解,說成是楚軍失敗於傲慢。這樣思考問題,完全背離春秋時代華夏族人已然成勢的信義倫理。如果今天共軍隨便跟周邊那個國家打仗,比如跟菲律賓,退避三舍試試,會是個什麼樣的情形?必定是淝水之戰的情形,共軍中希望敗陣的人一吆喝「敗了,逃吧」,便一潰千里。
今日法制國家商貿上講究以誠待人換取信譽以求長期的利益。這就是商戰所講的誠信,還是利益至上的物質決定論。退避三舍的故事,唯物論沒法解釋,呈現的是信義的精神力量。信義,從字面上即可解說為信守道義。中共製造的我們這些中宣部的錄音帶或光碟,認為道義一錢不值。但對於修道的人或者宗教中人而言,道義是很有力量的,形象說法是一諾千金。
為什麼?我們再來看看城濮之戰,晉軍退兵時,晉大夫子犯向反對撤退的人解釋,說:打仗要佔理,才有氣勢。楚王曾經幫助過我們國君,國君答應過兩國如果交戰,晉國要退避三舍以求報答。現在後撤是兌現承諾。如果晉國對楚國失信,就理虧了。晉國守信退了兵,楚國還進逼就輸了理,那時再交手。唯物論者對這段話可能感覺很虛。但依據現代物理學的暗物質原理,楚軍輸理也就先損失了暗物質,傲慢和潰敗都是暗物質散了在物質空間的反映。
順理反推:退避三舍這種禮讓三先的做法看似不威武,卻因為佔理而聚住了精氣神等暗物質。承諾即道義,即信義。晉軍兌現退避三舍的承諾,沒輸理。以禮相待後,華夏族人當時已然成勢的「仁義禮智信」倫理常識全到齊了,比當今商戰中以誠取信的「智信」更威風。孔子曰「人而無信,其不可也」。我以為,仁義是對君子、君王的要求,信義則是每個人立身處世的道德本錢。根據《周易•革卦》「小人革面」之理,辛亥革命後小人在中國跟君子沒區別,都成國民了。這國民的臉面是什麼?就是有法有天,站著生活,堂堂正正的像個人。
中共創建的所謂「中華人民共和國」,因為中共無法無天而失信,讓全民跟它不要臉了。中共好話說盡不兌現,壞事做絕窮的只剩權了。而相互為敵(一言不合,便口水開戰)的「人民」也就只有利益訴求、只認錢了。這樣中共就可以以土地財政和政績經濟維權,從牙縫裡擠出來一點錢幣給「人民」,就可以把紅色江山撐到自毀毀人的最後一天。解決問題其實也簡單,那就是我們別再為觀點而打口水戰,相信好壞有別、善惡有報,拋棄中共做要臉的人。
要臉面就好辦了,評中共一個字可達成共識:壞。加入中共壞人團夥或被其控制,就成了最為羞恥的事。明辨羞恥就應當知道,人不能活在對中共暴力的恐懼中,不能活在謊言中。怎麼辦?小時候,我們每個人都承諾過要做好人吧?那就兌現承諾,聲明退黨退團退隊吧。
傳「天滅中共,三退保命」,你不信其實就信了中共教的那些。你信,退就是義不容辭的事。這時別走神扯利益上去了,切記:信義以道理凝聚你的精氣神,給你棄共新生的力量。
文章來源:作者提供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