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6月8日訊】(中央社記者黃季寬台北特稿)美國調整軍事部署,將把太平洋艦艇數量從目前的50%提至60%,中國大陸對此轉變步步應對,中亞、南海等地區已成為中美角力新熱點。
有一種說法是,「9.11事件」發生後,美國在全球推行反恐戰略,需要中國大陸的支持,北京在這段時期快速發展了自己的國力。但近年來,隨著美國自伊拉克撤軍、賓拉登(Osama bin Laden )被擊斃,美國已開始騰出更多精力關注中國大陸的崛起。
其中,中方在南韓天安艦沉沒與延坪島炮擊事件的表現,及對伊朗核問題和西亞、北非變局的反應,都不如美國期望,使美國對日益強大的東方巨龍深感戒心。
美國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穆倫(Michael Glenn Mullen)去年訪問大陸時表示,美國期待中國在解決全球問題時承擔更大責任。然而,大陸軍方刊物「現代軍事」當年9月發表的一篇文章卻指出,在敏感的朝鮮和伊朗問題上,美國所謂的中國責任,實質是要求中國幫美國對朝鮮和伊朗施壓,在這一過程中,「中美兩國核心的戰略利益衝突無法迴避」。
事實上,中美之間目前對不少國際問題存在分歧已屢見不鮮。
例如大陸外交部發言人劉為民於6月4日公開表示,歡迎美國在亞太地區發揮建設性作用。但「人為突出軍事安全議程,加強軍事部署,強化軍事同盟,這種做法是不合時宜的。」
而在南海問題上,美國現任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鄧普希(Martin Dempsey)於6月7日表示,美國關切的是海上航行自由與安全,希望主張領土權的國家都能透過現有國際論壇解決爭議,不要用脅迫方式。
不過中國大陸一向認為,有關爭議應由直接當事國談判解決,域外國家應「避免以任何方式捲入爭議」。
劉為民指稱,「人為地炒作航行自由問題,並將此與南海島礁主權和海域劃界混為一談,不能不使人懷疑背後的目的和動機」。他還說,「中國是南海航道主要使用國,南海的航行自由與安全是中國的利益所在」。
顯然,中美在東北亞和南海針鋒相對。這種情況近日並且進一步蔓延到中亞。6月6、7兩日在北京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峰會發表宣言,對西亞、北非局勢深表關切,並反對武力干預或強行推動「政權更迭」,也不贊成進行單邊制裁。
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日前在北京會見伊朗總統艾馬丹加(Mahmoud Ahmadinejad)時就表示,中方主張透過對話和合作方式妥善解決伊朗核問題。
但美國一直力推制裁伊朗發展核計畫。美國官員4日表示,倘若國際協商6月無法遏止伊朗繼續推動核計畫,美國與以色列將就新一波制裁伊朗計畫展開協商。
至於敘利亞問題,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Hillary Rodham Clinton)6日在伊斯坦堡會議強調,敘利亞過渡策略必須涵蓋總統巴夏爾.阿塞德(Basharal-Assad)全面移交政權至臨時政府。
由此可見,中美對伊朗和敘利亞的立場大相逕庭。
此外,上合組織成員國北京峰會決定給予阿富汗觀察員地位。胡錦濤並於8日會見阿富汗總統卡賽(HamidKarzai)表示,中方將積極參與阿富汗的重建。中阿且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並宣稱這不針對第三方。
阿富汗地處中亞心臟地帶,地緣位置十分重要,以美國為主的北約聯軍將於2014年撤出阿富汗,西方擔心有「東方北約」之稱的上合組織屆時會趁虛而入,填補空白。
儘管大陸外交部副部長程國平近日予以否認,但從中阿拉近關係的動作觀察,在阿富汗重建的過程中,北京不會缺席。
綜合這些情況,不難看出中美在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上,的確因為各自有不同的戰略利益考量而呈現分歧,未來雙方會如何解決這些歧異,關係國際局勢的演變和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