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余:“拆”字头上一把刀

【新唐人2012年5月27日讯】 “拆”几乎已经成为中国的代名词,如同腾空而起的奔马代表法拉利一样,“拆”字也成了中国的活招牌,是一种供别人一眼看穿的标志。它已经化作符号,失去了原有的字面意思,成为世人认识与“景仰”中国的一面镜子。

“拆”字一般被写在旧墙上,有扭扭捏捏的,有龙飞凤舞的,有活灵活现的,有死气沉沉的,有血淋淋的,也有黑漆漆的,有写完后划个斜杠的,有打红叉的,有用圆圈起来的,有用圆圈起来再划斜杠或红叉的,总而言之,一个拆字,被写的如进幻境,变化万千。只写一个“拆”字,显得拆迁方对所拆之处并没有多少感情,对所搬迁之人也不上心;如果多划一个斜杠,则表示拆迁的决心,要抹掉这里的一切旧建筑;如果打红叉,则表示决心之强烈已经无法阻挡,佛挡杀佛之势跃然墙上,一切建筑的生命及活动的生命都将在推土机下化为尘土;如果划一个圈,则表示尔等喧嚣再甚终逃不过推土机与狗腿子的铁啼,一切不过是圈(猪圈的圈)中之物而已;如果加圈了再加斜杠或红叉,那简直如同虐杀,如鬼子进村,把房子等烧光推平,还要把民众们聚集在一起进行集体处决。

我曾经见过无数的“拆”字,在中国的各地,虽然有着千变万化的姿态,但其形式也不过上面的几种,被拆迁者的命运也是全然不同。每一个被拆迁者的生活或生命因拆迁被改变的轨迹是大中国发展的千万个缩影,他们有着不同的面貌,不同的想法,不同的生活态度,或忍让,或开心,或退缩,或反抗,或执著,或决绝,或自焚而亡,或跳楼去世,或同归于尽,或执刀执枪执燃气罐。

在当今这个极度重视私权的时代,中国大地上“拆”字之花如病毒们开遍任何一个角落,不仅让全国民众感到痛彻心扉寒透心底,也让全世界感到惊奇——拆迁的暴力及血腥已经超出他们对残忍的想像。“拆”字从此不再只是横在中国民众头上的一把刀,它还是横在世界面前的一个符号,挂在了天安门上。

学过中学历史的人都记得世界史上有那么一段,讲的是英国的圈地运动。我从百度中原文复制过来以供参考:“在14、15世纪,在农奴制解体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

现在的中国人不需要学历史,都会记得而且可能会长久记得当前中国的“圈地运动”:在21世纪初,中国新兴的房地产阶级和新官僚通过暴力把农民、城中村村民、新旧楼住户从土地上、房中赶走,强占他们的民宅、宅基地及集体公有土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住宅权、房产所有权,限制、取消及买卖原有的共同耕地,把强占的土地圈起来,变成开发商用地、厂房用地或官僚私人别墅或办公用地。这就是中国当前的“圈地运动”。此过程伴随着强拆、暴力拆迁、黑社会恐吓殴打、官商勾结、公检法配合拆迁等等一系列成规模的强行占用土地的行为,使广大工农深受其害。这样的写法本是新中国课本描写旧社会的语句,现在只好搬过来继续使用了。这种耻辱般的穿越感,我想每一个中国人都深有体会,我们可能无法体会宋末元初时汉人的耻辱感,无法体会明末清初时汉人的耻辱感,清末中国人的耻辱感,但仍旧可以体会当前作为中国人的耻辱感。

在官僚们看来,拆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新城市规划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将转化成对官僚来说最不可少的政绩,需用此为升迁铺平道路,而此中的官商勾结,则是为发财铺平道路。古有“一将功成万骨枯”的说法,今便是“一官升迁万房拆”的惨烈景象。

在地产开发商等商人们看来,拆迁只是需要摆平官僚们即可的小case,遇到硬骨头,可先使用黑社会恐吓之,再之动员官僚威逼利诱之,再之运作公检法强拆之。总而言之,从小麻烦到大麻烦经过官僚们的运作最终化为没麻烦。在现在的中国,没有摆不平的,即使有所牺牲也不过是住户的自焚与跳楼,最多搭上几个基层工作人员,也就是所谓战斗在拆迁第一线的跑腿的。

在民众们看来,拆迁是血泪史,不公平的补偿,强力的压迫,官商的勾结,求助无门的绝望,除了接受便是死去,没有别的选择。不管是接受还是死去均是含恨衔仇。

在外国人看来,拆迁是中国当前的标志,是中国人权状况的象征,是Autocracy 的表现。它强烈的符号意义远超孔子学院、国家宣传片、北京奥运等,成为理解中国现状的第一标志。

李洁娥大姐的遭遇再次闪现在大脑之中,欲哭无泪。曾经“李洁娥爱漂亮,爱跳舞,也爱打五角钱的麻将,而且技术不错,赢多输少”,“每月可收租4000元。日子也还不错,下午打麻将,晚上跳舞、喝茶,过着南方村庄女性典型的租主生活”。伴随强拆而来的是,这个“没了家的女人,穿着邻居接济的衣物,借宿在邻居家的地板上”,“常常吃着饭就开始发呆,筷子停在空中,眼神空洞,含着胸,缩成一团。原本就瘦的人脱了形,最后一个半月掉了10斤,1米65的个头,只余80多斤”。最后,她终于留下一纸遗书,从五楼上“伸开双臂,跳了下来”。

我想,或许某一天,这样的命运就会降临到每一个中国人身上,而每一个人都是跳楼之前的李洁娥。那时,“拆”字仍旧会在艳阳高照或阴雨绵绵的日子里张牙舞爪地嘲笑着每一个卑微的不能反抗的人们。

文章来源:《一五一十部落》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