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台灣傳統週——台灣好好玩

Facebook

【新唐人2012年5月24日訊】各位鄉親,2012年台灣傳統週的台灣文化展示活動將於5月26日星期六,在Suffolk County Community College[in the Babylon Student Center (Building code: C), 校園地圖: http://www.sunysuffolk.edu/About/AmmMap.asp ]舉行。今年的主題是台灣好好玩。由台灣來的傳統藝師親自示範台灣傳統的手藝及童玩,詳情請看下面介紹。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讓在美國長大的下一代及我們在此不同文化的朋友,看看台灣的傳統文化的一面。

織布DIY/祈福吊飾/軟陶

原住民男打獵、女拾種子做工藝品。織布 DIY 就是以布在器物上以膠水黏製成作品。而祈福吊飾則是以種子的替代品加以串連而成,吊飾是原住民童年發展手腦並用的藝術童玩。而軟陶則是在特製黏土加以捏塑成型,而以烤熱定型為成品。

竹編(彩繪)

早期的農業社會,竹製品提供了人們生活上很多方便,農家因工作與生活所需,普遍會編製農具與簡易性的生活用品,如畚箕、籮筐、雞籠、竹簍、吊籃等。竹編技藝在台灣早期的農業社會已經發展為藝術創作。

竹編(彩繪)係用雙手將竹片竹絲編織成黑面琵鷺、馬、魚、長頸鹿等動物形狀並可在竹編器皿上彩繪。

福袋/香包

香包是源於屈原投江及白蛇端午傳說,其最重要的意涵是避邪討吉,但現今則用傳統金蔥布或花布,搭配傳統吉祥圖案、如意、壽桃、八卦、粽子等,以針線縫製塞入棉花及加入香料縫製完成,另再搭配中國結、流蘇,完成古色古香的香包。

超級戰車/竹筷槍/彩繪陀螺

所謂「超級戰車」就是將車子後退一定距離後放手,車子會以數十倍後退的距離來前進,這種設計是利用類似腳踏車「單向齒輪」的設計,使得發條在尚未完全釋放勢能前與齒輪咬合,當勢能釋放殆盡時,齒輪會脫離獨自空轉,使得車子依本身的慣性大小前進。

「竹筷槍」是竹筷子變成了一把像槍一樣的東西,不僅小孩喜歡,也深受大人歡迎。是小時候的必備武器,在街戰、叢林戰、任何地形,每一場戰役都少不了它。

陀螺是一種能在地上轉動的兒童玩具。在宋朝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一種類似陀螺的玩具,叫做「千千」。抽陀螺,普遍流行於早期社會,玩的方法非常簡單,把它放在地上,大家用一根小鞭子抽它,使它旋轉,一面轉,一面抽,旋轉個不停。

畫糖人

畫糖以糖加水煮熟,畫出各種圖案。畫糖的人通稱為「畫糖人」,挑著一頭高一頭矮的擔子,矮的當做坐椅,高的一角放個火爐,其他部分是銅板檯面,停在廟口或大樹下,或是在廟會的時候見到,當小孩湊上去時,畫糖人就開始作畫。小鐵杓鍋是調色盤,攪拌的木棒是畫筆,從爐中取出小杓把滾燙的糖汁,慢慢地傾倒在銅板檯面,木棒揮灑下,不只是動物、人像、花卉、蔬果樣樣都能畫。畫糖的取材非常簡單,主要是水加上白糖,慢慢的將糖水煮熟,再把它倒入銅板上,就可以畫出您想要的圖案。

龍鬚糖/摺紙

龍鬚糖是由砂糖及麥芽糖煮成,經由藝師拉成條絲,佐以芝麻及花生,成為小朋友最愛的甜點。

摺紙是透過雙手將紙張摺成各式各樣形狀,成為童年的益智小玩具。

捏麵人

捏麵人是傳統民俗技藝,源自中國北方,後傳至南方,因主原料是「麵粉」,加入江南特產「江米」(現稱糯米),故又叫「江米人」,臺灣傳統民間則稱為「捏麵尪仔」和「麻茲尪仔」,學術上則以「米雕」稱之。

相傳三國時代諸葛孔明令廚師以米麵為皮、內包牛馬肉捏出人頭像,拋頭顱灑酒祭江後順利渡江;因此,後代多以孔明為捏麵人的祖師爺。今日「捏麵人」已成為一種收藏和把玩的藝術品,不再只是廟裡正殿看席桌上的祭品。

美濃傘與客家花布

美濃傘相傳是大陸傳到台灣客家村落,紙傘構造是由竹和紙做出紙傘,再以天然桐油塗布於傘面,使傘具有防水、防污的功能。使用的材料不只環保且增添文人雅士風範,高雄美濃客家地區一直薪傳製作美濃傘的技藝,成為客家傳統特色。

客家花布是具有客家風味的布料,顏色多樣,其中以牡丹花最多,因牡丹俗稱「花王」,象徵富貴,早期用於棉被、被單或頭巾。

台灣古早童玩

在台灣早期的農業社會,由於沒有電視、電玩,孩子們只能利用天然的物資做出簡易玩具,雖然與今日聲光、科技俱全的電動玩具產品差異甚距,但 DIY 的創作及親子一同製作的幸福感卻大不同,回憶兒時童玩,常是成長中最鮮明及懷念的童年回憶,就像現今已消失的叫賣麥芽糖烤番薯用的竹頭號、收環保廢棄的鐵罐做像竹頭號的旋轉器、賣什(雜)細的波浪鼓、孩童的竹蟬、按摩師的小竹短笛、玩遊戲的竹筷槍、竹蜻蜓、地雷、竹砲、水槍等這些都是農村時期的童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