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荻:論謠言

Facebook

【新唐人2012年5月20日訊】 1.謠言不一定是虛假的。如果謠言全然是虛假的,我們就無法理解為什麼還會有人相信謠言。

法國學者卡普費雷說:「謠言並不一定是『虛假』的,相反,它必定是非官方的。」也有不少謠言隨後得到了官方的證實。

2.謠言不是謊言。謠言可能是真實的,也可能是虛假的,但謠言不是謊言。如果因為謠言可能是虛假的而認為謠言就是謊言,那麼我們恐怕不得不認為所有的科學家都是說謊者,因為科學家們所從事的工作是提出假設和驗證假設,而這些假設可能正確也可能錯誤。謠言中雖然不能完全排除謊言的成分,但把謠言等同於謊言是有問題的。

3.謠言來自信息的空白,也反映大腦的「天然缺陷」。奧爾波特與波斯特曼提出了一個關於謠言的公式:

謠言=(問題的)重要性×(事實的)模糊性。也就是說,事情越重要,信息越缺乏,謠言就越大行其道。

這一問題也可以用另外一種現象來解釋:感覺剝奪實驗告訴我們,人一旦處於黑暗、寂靜、缺乏外界信息輸入的環境中,大腦就會主動製造各種幻覺來填補空白;人腦在加工外界信息時也很難離開主觀願望、思維模式和先前經驗等的影響。由此帶來的認知偏差不是說謊,而是人腦在認識世界上的「天然缺陷」。

4.謠言是探尋真相的努力。人們傳播謠言不是為了說謊騙人,而是為了探尋真相。人們只有在認為謠言為真——或至少是可能為真的情況下才會傳播謠言。

謠言是一種媒體,是一種集體性的探尋真相的努力,人們借此傳播和加工信息,為已知的事件尋找解釋並進行評論,對不確定的事件提出猜測,也對不可靠的消息進行修正和反駁。人們通過謠言來對何為「真相」取得共識,與「官方」爭奪對「真相」的解釋權,也逼迫「官方」披露更多信息。

5.謠言的關鍵不在於造謠。總有人把謠言歸咎於少數幾個造謠者,其實造謠者在謠言傳播過程中的重要性被嚴重誇大了。

謠言是一種集體行動,反映人們對「真相」的理解和評價,也反映人們的希望和恐懼。有意造謠的只是少數人,但謠言能夠得以傳播還要依靠大量的傳播者對信息進行篩選、傳播和加工。是無數傳播者決定了哪些謠言能夠流傳開來。

6. 控制謠言就是企圖控制信息傳播。由於謠言與「官方」爭奪對「真相」的解釋權,「官方」總是想要消滅謠言,改採取的方法包括「使人民絕對信任官方媒體和當局」;「發佈儘可能多的官方消息,消滅一切信息空白點」;甚至還包括「減少人們的空閒時間」。

這些做法無異於企圖消滅人們之間的橫向聯繫和信息傳播,使他們完全依賴自上而下的單向信息傳播,從而為極權社會打下基礎。

7.應該如何對待謠言?謠言不可能也不應該被消滅。要想減少所謂「有害」或「虛假」的謠言,除了讓信息能夠更加自由地流動、人們能夠更加自由地討論之外別無他法。同時,政府也要增加透明度,只有這樣才能增加民眾對政府的信任。

文章來源:《自由亞洲電台》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